2023國際資產管理論壇今天登場,氣候變遷、金融科技的影響與機會,成為焦點主題,受邀演講的氣象專家、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指出,以新加坡的經驗為例,大型企業現在每年要繳交台幣250萬元的碳稅,2024年將成長至1250萬元,新加坡政府也預估,一般家庭平均將增加水電費80元台幣。
「未來將有碳資產管理!」彭啟明指出,臺灣需要支持企業的碳自願市場交易機制,但也會帶來商機。
彭啟明指出,氣候變遷正在破壞保險業,因為極端天氣現象增加,導致保險業面臨巨大的理賠壓力,保險公司需改變評估風險的方式,需要開發新的模式,更準確地評估未來由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但這也帶來新的商業機遇,包括開發新的保險產品與服務。
彭啟明舉新加坡的碳政策為例,對各界都有影響,一般家庭會因為碳稅提高了物價,影響電力、燃料、運輸漲價,因而增加水電費支出。至於中小企業,因為非碳稅課徵對象,不會直接受碳稅影響,但如果是上下游供應鏈,材料和能源費用還是可能提高。
彭啟明指出,新加坡已經有兩個碳交易所成立,前景看好。但他認為,臺灣即將成立的碳權交易所,交易量會小到不行。
台灣正在積極推動的離岸風電,彭啟明認為,國內銀行團對離岸風電的融資,已經超過4千億元,部分銀行已經接近產業授信集中度的限制,依照第三階段未來開發計畫,未來十年共15GW,如果以每MW約2億元估計,將需要2兆元融資,未來將有授信動能不足,資金短缺的隱憂。
這場論壇是由投信投顧公會所舉辦,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致詞指出,氣候變遷衍生的極端氣候事件持續惡化,不只對社會造成重大的危害,影響經濟發展程度亦趨巨大,因此,資產管理業者應積極掌握及評估氣候變遷對業務、財務上的衝擊,透過情境分析將未來可能出現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潛在影響,納入公司的決策計畫。同時,也期勉資產管理業者能將永續發展內化為組織的文化及行動理念,進而創造企業長期價值,提升整體投信投顧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致詞時表示,企業永續發展是目前重要的國際趨勢,而金融業是引導整體產業及社會投入淨零轉型的關鍵力量,可發揮影響力串聯產業供應鏈,促進資金投入減碳及永續發展。
路博邁ESG亞洲區負責人Charles Nguyen演講提及,整合ESG因子是指資產管理者在管理投資組合進行投資決定時,除了考量傳統之相關數據外也將ESG相關因子納入一併考量;而所謂責任投資就是資產管理者投資以永續經營並提供ESG產品或服務的公司為主要目標。
聯博集團環境研究與企業議合總監Sara Rosner演講表示,氣候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是廣泛而複雜的,但我們通常只看到對經濟的影響。作為資產管理業者,應採取的管理態度是,對內公司管理階層與董事會主動討論找出影響、製訂策略並對各種ESG之議題訂出對應措施,並發展出公司內部的ESG風險評估方法;對外則鼓勵被投資公司主動面對ESG議題,並發展出實際且負責任的應對方法,以增加股東價值及減少信用風險。
彭博(Bloomberg) ESG企業數據亞太區代表Elle Huang女士演講指出,全球的主管機關對於ESG的相關討論經常圍繞在對於ESG資料的需求,如何有效地、結構化的組織並運用這些資料;而在數據科技上,機器學習及海量數據處理(quantitative processes)是buy-side與sell-side投資人的普遍需求,因為對於使用者來說,ESG相關資料不停止地增加與將付出的使用費都是很大的困擾;此外,實務上來說,蒐集ESG資料是困難的,而找出較佳ESG表現之被投資標的,更是耗費時間與金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