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富陽》癸卯仲夏話「心廬」!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今年5月19日的一個午后,包含作家溫德生、前中央社特派記者左化鵬、前中華日報記者胡世銓、潛修易經的王智榮博士與我等一行人,應作家及資深媒體作家李碧華姐之邀,參訪了「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方知曉該基金會將於7月,在臺中籌辦一場「我家的兩岸故事~遷臺歷史記憶」的巡迴展覽,以拯救那段遷臺的歷史記憶。
當天,記得在會場,看到一位氣質高雅的女士,靜靜端坐在旁,與我們一起聆聽基金會的導覽解說;但因不熟悉,我也就不敢冒昧趨前結識。當晚,胡世銓兄請大家到內湖《荖子鍋》,大快朵頤他合夥經營的火鍋及胡哥餃子,唯我當天有事,提前離席,故又不及後敘;直到隔天在智榮學長的Po文中,才知道原來那位氣質出眾的女士,竟是我們學生時代就享負盛名的舞蹈藝術家曹金鈴老師。
爾後幾天裡,我都頗惋惜錯失跟曹老師合影的機會;不想,上週智榮學長來電,表示他將在台北英雄館邀宴當日參訪基金會的朋友,還包含幾位與「心廬」有關的師長摯友,其中的主賓,竟就是曹金鈴老師,我聞之頗感訝異,還以為他學優而從藝了;後來聽其敘述,方知曹老師的家嚴,竟是在我們早期政戰界大名頂頂的曹敏老師。
說起曹敏老師,予生也晚,不及受教,僅聞其名。事實上,曹敏老師正是50年前政戰大家長王化公,所延攬一批如方東美、胡秋原、鄭學稼、魯實先、鄔昆如、楊家駱、陳子明、黎東方、羅剛、王靜芝、道安大師等堪稱國內學府首屈一指的學者;其目的,係為擔任當時對敵心戰培育人才,所開辦創立「心廬」的授課老師,原隸屬總政戰部心戰處。
當年王化公特委任曹敏先生主持班務,其訓練的方式傾向中國傳統教育所謂「士」的教育;它的學制是取宗宋朝書院「家有塾」、「黨有庠」、「鄉有序」的型態。建班宗旨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期間受訓學習兩年,學員都要住校,僅週日放假。
「心廬」學生,以基本的國學「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打基礎,每天背誦古書,配合名師講解。學生在兩年畢業後,分別派至總政戰部各處組任職,直到1981年因學制重組,而改併為政戰學校研究所「大陸問題」研究組,「心廬」12年私塾似的授業解惑教育,方嘎然而止。
時代的嬗遞,制度的驟變,人事的替換,正如東漢太學的消失,宋書院的邈然,明朝義論的匿跡,清私塾的式微,都經歷過一段時間推移,但也都在對時代顯露一段影響後,方才殞落;而「心廬」的創立,亦本該在那個國共對峙,心戰攻防急遽之時,發揮它制敵機先的機能;卻萬沒想到,其竟隨當時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上將的黯然下台,而瞬間驟息,令人慨嘆!
當年「心廬」所欲扮演時代政治作戰的功能,本應如含苞待放的璀璨花朵,卻在曇花一現的短暫輝煌後,宛如鏡中花、水中月,稍縱即逝,令人慨歎;不過,「心廬」孕育人才與能量,並未隨著組織崩解而消失,多數「心廬人」或持續屹立對敵心戰前線,或轉戰政商社會發展,或沉潛文教育才工作,持續在社會角落散發光熱,以其傳承的經驗,貢獻國家社會,更為兩岸曾經處於對立的局勢,留下一段不可抹滅的歷史攻防波堤。
昨(11)日,心廬第1期政戰10期的張悅雄將軍,及政戰14期心廬第2期,也是目前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的理事長郭年昆中將,都應邀前來與當年心廬曹敏老師的女兒曹金鈴女士一晤,而與智榮學長同是政戰22期的外文才子朱小吾博士,則是心廬第6期的末期學員;他們有幸成為「心廬」一員,都曾親蒙昔日大師提點,對爾後的人生際遇,恐怕都有不小的影響。
聽說當年方東美大師的江蘇口音,胡秋原老師的湖北口音 ,及魯實先老師的湖南鄉音,俱讓受教的學生吃了些苦頭,但所有老師的知識底蘊宏偉,流露的智慧弦音,讓全體受訓同學,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致;畢竟「大樓易得,大師難尋」,這句資深教育家梅貽琦的名言,可謂至理。
昨日晌午聚敘,聽這些心廬大學長們話當年,恍若閒坐聽述玄宗舊趣,讓人猶如親凜大師們的哲人典範。那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時代,我們雖沒來得及趕上,但在半世紀的是非成敗轉頭空後,吾等卻能因緣聚會,啜飲一壺濁酒,聆聽昔日「心廬」舊事,讓人不禁激泛一股「⋯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懷想。
作者為退役上校,目前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