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父 愛(外一篇)/梁征

台灣好報/ 2023.06.12 10:48
在夏天一個驟雨初歇的夜晚,我翻看著唐宋詩詞中關於送別的句子,內心生出了一絲絲離別的愁緒。

長亭是古人詩詞中送別時最常見的意象。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旅人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之用。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裏五裏,長亭短亭。謂十裏一長亭,五裏一短亭” 。“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 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端《送袁稠遊江南》:“一聲落盡短亭花,無數行人歸未得”。司空圖《重陽四首》:“長有長亭惆悵事,隔河更得對憑欄”。

楊柳依依離別情,直到現在詩人們還常常用來比喻離別愁緒。它源於《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唐代長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有柳永《雨霖鈴》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還有“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

酒是最能表達情感的一種元素,送別飲酒便成了慣例。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繫在一起的詩詞數不勝數,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王維的《送別》中的“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古道是最淒美的送別之地。其著名的詩句有馬致遠的《秋思》:“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缺”。

離別是痛苦的,而古人卻把離愁別緒演繹得如此唯美動人,令人無限嚮往之。我總是想,假如有一天能夠在古人描繪的意象中與友人離別,那該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體驗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