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家有高敏兒系列 4 》高敏感也可能是種天賦!家長用心理解與陪伴,讓高敏兒發揮優勢

Heho健康網/陳韋彤 2023.06.10 12:00

難帶養是高敏兒家長在面對孩子時的共同感受和困境。專家強調,家長的教養策略需因應孩子的需求而調整,在與高敏兒相處過程中,只要父母能「順利闖關」,一定能發掘孩子的優點,同時能好好的養育他們。家長該如何過關斬將?兒童心智科提出具體方法。

「高敏感也可能是種天賦,在我眼裡他們是一群聰明的孩子。」這是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所形容的高敏兒。所謂的高敏感,一般擁有強烈情感反應、對細微變化高度辨識、對環境刺激易產生過度反應等特質,同時擁有深度思考、豐富想像力與同理心的優點。

具有同理心強、聰明且觀察敏銳的特質

梁歆宜表示兒童心智科的門診中,很多個案因有注意力不足過動或有自閉症而就診,但有些兒童是因過於敏感,而出現拒學情形,家長求助無門才轉往醫療院所尋求資源。

小小年紀的孩子為何不願上學?仔細詢問才發現,原來是因為學校發生了令他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像看見老師對同學的態度很兇、或目睹、耳聞他人遭受霸凌等等,雖然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卻因為無法消化情緒,最後演變成拒學。

除了同理心,高敏兒確實也聰明且擅長深度思考。擔任過幼兒園園長有近 13 年資歷的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何翩翩,提到教學上曾遇到一個高敏感女孩,有一天她看著魚缸說:「魚缸乾淨的像透明果凍一樣。」老師訝異於她敏銳的觀察力和表達力,她非但察覺到魚缸剛清理,而且還用了「透明果凍」這樣的形容法。

何翩翩提到,這位小女孩剛到牧村時,確實費了很多心力引導她,幫助她解決或接受生活中的「敏感原」,慢慢在家長和老師的陪同下,融入環境。經過 1 年的磨合,女孩轉往公幼上課,完全能適應現在的學習環境了。

情緒敏感的高敏兒最需要的是「被理解」

同理心的特質,讓高敏兒的內心常累積許多難過、悲傷、憂慮的情緒;聰明且擅長思考的部分,則讓他們對世界好奇、渴望了解所有事情,小小腦袋中總是有許多疑問跟想法。梁歆宜強調,面對高敏兒,父母除了需要回應他們提出的種種問題,也得了解孩子內心的擔心和憂慮,及協助他們處理、消化或紓解這些情緒。

梁歆宜認為,「家長在高敏感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孩子在他們的成長旅程中需要有理解他們的大人作為陪伴。」舉例來說,當高敏兒看到旁人間的衝突而讓他自己感到不開心時,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吵架的是別人,難過的卻是自己。這時如果家人或朋友察覺他的不開心而說出「這跟你又沒關係,你幹嘛不開心」這樣的話,反讓高敏兒因為自己的不被理解而更覺痛苦。

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該怎麼做呢?梁歆宜提供她的做法,用「雷達」的概念來協助孩子理解自己,如:「你的『雷達』很特別,這個雷達隨時都在收集周圍的信息,所以容易感受到各種事物。這可能會讓你覺得有些困惑和疲累,但其實這是正常的。也許,我們可以嘗試調整一下這個「雷達」,讓它不要這麼忙碌。」言語上會保持中立說法,態度上也不會去否定孩子的感受,盡可能的去理解他們的反應或表現,再進一步協助他們接納自己及消化情緒。

家長應對 3 技巧理解高敏兒的敏感原

高敏兒不只有情緒上的敏感,對於感官、環境上的地雷也不少,但梁歆宜強調,孩子會哭鬧、尖叫,也需要考慮到是否因為碰到他們不能接受的東西,因此父母得學會找到「敏感原」並做後續處理,像是將其移除或是將孩子帶開。「當你了解孩子的狀況就能提早預防,甚至在他們情緒爆發前就先拆除地雷。」針對不同的狀況,梁歆宜也給予提出 3 技巧,幫助父母應對:

  1. 常接收感官刺激降低敏感度:需要漸進式降敏感。比如孩子討厭握手,但希望他能習慣,可能先從輕輕的觸碰開始,再把時間拉長,孩子總能漸漸接受,只是過程也許十分漫長,家長得有耐心。
  2. 多參與活動、運動轉移焦點:增強正向情緒,在生活中曾加讓他們能調整情緒的活動會是很好的做法。因為對 6 歲以前的孩子而言,單純藉由活動,讓他們運動一下、玩一下,情緒就會好轉很多。
  3. 給孩子更多準備時間:有些孩子面對新的人事物會感到焦慮,所以要多點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們慢慢觀察,最後漸漸適應。

文/陳韋彤、賴以玲 圖/孫沛群

諮詢專家: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

延伸閱讀:

有高敏兒系列 1》認識高敏感兒童!5 種表現、1 張量表來測驗

家有高敏兒系列 2》高敏兒不是只有愛哭、難搞!他們還有「這些」優勢特質

家有高敏兒系列 3》高敏兒天生敏感、易哭鬧!如何讓敏感變優勢?父母的理解與引導很重要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