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大仁大慈真主之名開始,萬讚歸那眾世界的主,普慈特慈的主,執掌報應日的主,我們只崇拜祢、只向祢求助,求祢引導我們走上正道,祢所襄助者的道路,不是受譴怒者的道路,也不是迷誤者的道路。」
這是《古蘭經》各章的開頭,是穆斯林每天對真主安拉恭敬傾訴的開頭,6月5日由穆斯林的慈濟志工胡光中用阿拉伯文與中文恭敬唸給慈濟證嚴法師。這一天,胡光中與國立臺灣圖書館修復團隊呈上修復完成的500年手抄《古蘭經》、復刻本呈給證嚴法師,促成這本重要古籍的修復過程,是3年前胡光中送給證嚴法師的因緣。
2020年7月初,身為穆斯林的慈濟志工胡光中返台參加慈濟全球幹部研習,7月5日將家中珍藏的《古蘭經》送給證嚴法師,證嚴法師看到後萌起修復的念頭,隔天書本就送到台北,7月7日慈濟志工胡光中、吳英美、賴精一將這本經典古籍交給國立臺灣圖書館,經過修復團隊評估後,7月26日確認修復方向。35個月來歷經疫情期間約1年半的停滯,終於在6月4日完成包含500頁內頁與封面,以及數位化的複製本,6月5日由國立臺灣圖書館曹翠英館長、徐美文博士、曾添福主任、簡張翔研究助理以及慈濟志工恭呈給證嚴法師。
這本手抄《古蘭經》是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與父親所典藏。胡光中的父親多年前曾任伊斯蘭研究學會理事長時,曾與台灣博物館合辦伊斯蘭文化展,胡光中就從土耳其帶了許多古文物回台展出,其中這本手抄《古蘭經》是他目前找到歷史最久,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遍尋很久才找到。胡光中:就如上人說的,一個宗教一定要正信才會流傳久遠,所以我看到這本,雖然它有歷史的痕跡,但它是很有價值的。
慈濟志工胡光中指出,證嚴上人是我所見尊重各種不同宗教、說到做到的人,我當時想:無論送新的中文譯本或原文古籍,上人一定會珍惜與恭敬看待,當時我可以感受到證嚴上人的感動,當天上人就主動提出要修復。
胡光中說,當時評估有3個修復方法:第一個冰凍起來,古籍可以約再放1百多年;第二是找到當時的紙,但這很困難;第三是用現有的古紙。後來就是用第三種方法。
胡光中分享,其實買的時候書還沒有這麼糟糕,雖然展出單位有再經過除蟲、冷凍處理,展出後我們放防塵箱珍藏,但因台灣氣候潮濕,當再拿出來時發現書本正受到蟲蝕,如果那時沒有拿出送給上人,這本書可能就在防塵箱裡慢慢被蟲蝕。
胡光中表示,這本書裡出現許多數字與眉批、書籤、符號,例如1619、1954,可以看出這本書歷經了不同國家與宗教分支,呈現5百年的歷史與宗教文化。胡光中將這5百年伊斯蘭教的歷史脈絡娓娓道來。
國立臺灣圖書館館長曹翠英表示,2020年7月慈濟希望我們修復《古蘭經》,國立臺灣圖書館確實有這樣的專業、技術與設施,我們花了2年半左右的時間修復,這是伊斯蘭教非常重要的經典,透過我們的修復讓它「修舊如舊」,能保存歷史文化的傳承,這更是文化的底蘊。
曹翠英館長指出,佛教的證嚴上人透過慈愛、大愛無私,一方面傳承宗教沒有國界,我們讓世人知道這本古籍將來再傳承5百年、1千年,代表的是無國界的愛、對古籍深度的傳承,我們希望年輕人可以關注古籍的修復,這是我們修復的第一本最古老的西方古籍,這代表一種歷史的高度,也是專業的能力受到肯定,感謝慈濟,也感謝原本收藏的胡光中及其父母,因為這樣的兩個宗教大愛傳承結合的殊勝因緣,我們才有這樣的殊勝福氣。
這本《古蘭經》有火燒、泥土的痕跡,國立臺灣圖書館徐美文博士推測它歷經過戰爭與地震,書頁裡有疑似血跡、泥土、花瓣、男性毛髮、植物種子,最多的是還在侵蝕書本的菸甲蟲。徐美文博士接下這個任務時其實心裡很忐忑,後來評估書本的紙張是用「從唐朝傳到大食的造紙技術所抄製的『麻紙』」,就比較有信心了。
國立臺灣圖書館徐美文博士表示,中間歷經許多困難,找紙、染紙花了很多時間,確認紙張後、就是調整修復方式,過程的心路歷程就是「遇到困難解決它」。例如手抄本遇到黏著劑、水份就會暈開,要想辦法克服。後來我們先把黏著劑上在薄如蟬翼的「典具帖」,再用有點潮濕的布印在上面...剛開始一張書頁需要花很多天,後來就很順利一天可以完成4、5張紙。完成500頁後,團隊決定繼續修復封面,所幸書背有多一片皮。徐美文說:以前的牛皮很厚還有毛,去除後才可以再修復、複製,這次封面的調色很快,「只花了」2個禮拜。
徐美文博士為了尊重伊斯蘭教與佛教,開始不吃豬肉也盡量素食,復刻本不用皮革。徐美文說:2022年5月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加上不吃豬肉或吃素,進度真的比較快,因為這是尊重經典。他看了許多中東歷史、書籍等,才知道當時能夠抄寫《古蘭經》是要地位很尊貴的男性,我們透過專家發現這本有10幾位手抄者,從書本留下來的毛髮也可推斷大部分是男性在閱讀,可以呈現當時中東的社會風氣。
慈濟志工吳英美2020年時任國家圖書館副館長,當時決定要修復時,慈濟就請他幫忙找人,因此也促成這次的修復因緣。吳英美認為這是慈濟志工該做的,他表示,希望藉由這本國內少接觸的西洋古籍的修復,能讓國立臺灣圖書館圖書醫院的能見度及修復技能更上一層樓,非常感恩當時的鄭來長館長慨然允諾無償修復。
撰文/陳誼謙,攝影/國立臺灣圖書館、顏婉婷、陳誼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