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世界環境日」NGO來到總統府 總統:感謝過去7年與政府一起努力面對許多困難的議題

藍雀新傳媒/ 2023.06.05 20:47

記者陳科亦台北報導

蔡英文總統今(5)日下午接見「2023全國NGOs環境會議環保團體代表」,感謝環團朋友在過去7年與政府一起努力面對許多困難的議題,讓臺灣的永續一步步往前推進。並希望在推動各項重大政策前,都能經過更廣泛的社會溝通,取得更大的社會共識,也希望在各種困難的議題中,能夠在最可行的方案之下,為臺灣的永續發展共同努力。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環團朋友們,在「世界環境日」的今天,再次來到總統府。並表示,今天也有3位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來到現場,吳文通先生、楊貴英女士及黃提源教授,都是從威權時期就開始,長年投入守護臺灣環境的工作,她要向3位的勇氣及堅持,致上崇高的敬意。

總統提到,從她上任以來,這個溝通平台有了許多制度上的進展,我們也攜手完成了很多事。從起初只有面對面溝通,到2019年開始,建立制度把大家的建言納入列管,定期追蹤進度。

總統指出,到今年,我們用更縝密、提高層級的溝通,讓各部會與各團體代表提前對焦,上禮拜林佳龍秘書長也與大家再次收斂議題,希望大家有感受到執政團隊的誠意,以及我們對永續議題的重視。

總統也感謝環團朋友在過去7年,一直跟我們一起努力及面對許多困難的議題,讓臺灣的永續一步步往前推進。像是「龍崎掩埋場」的環評審查,隨著今年4月修正《環評法》而失效;我們把爭議劃下句點,朝永續的方向前進。

總統指出,立法院的這個會期,更是完成許多與環境永續有關的重要法案及修正案。歷經6年多反覆討論的《礦業法》,三讀通過了,刪除備受爭議的「霸王條款」,全面強化礦業管理與把關的機制,並且增進居民及族人的參與空間。這是臺灣20年來,最重大的礦業治理改革,也為臺灣的永續發展,劃下重要的里程碑。

總統指出,在海洋保護的部分,實施23年的《海洋污染防治法》在前陣子修正通過;新制定的《海洋產業發展條例》也完成三讀。我們不僅要強化處理海洋污染的機制,也希望在兼顧環境永續的前提下,為臺灣打造優質的海洋產業發展環境。

總統指出,落實能源轉型,也是政府這幾年來一直在努力的目標。今年初,《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我們也提出了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路徑。淨零轉型的過程需要機制的激勵,和全民的投入,《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子法將會陸續提出。大家所關心的碳權交易所,也將在下半年成立,未來將會透過「碳權交易」、「增量抵換」和「自願減量」,三管齊下,來落實淨零排放的目標。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再生能源的推動,逐步有了具體進展。去年,不只風電和光電的裝置量都創下單一年度新高,風電加光電總共發電140億度,是2016年的5倍;並且,去年一整年再生能源的發電量,也首度超過了核電。現在,加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再修正通過,也將為包括地熱發電等,新興能源的再生能源發展,建構更友善的發展環境。

總統提到,如同她在520當天所說,到了2030年,不包括再生能源,我們新增的電廠機組,扣掉除役機組的「淨增加」數量,可以達到910萬千瓦,增加的量,將近核一加核二的3倍。我們也會持續強化電網韌性,積極投入儲能設備的建置,讓能源達到更有效率的運用,來提升及確保供電的穩定性。

總統指出,還有很多議題需要大家持續溝通、共同努力。像是今年大家倡議的OECM,也就是「其他有效保育區域」的認證機制及標準,我們期望未來能夠導入這個國際主流的趨勢,在合理開發之餘,能夠對生態補償有效管理;也將統籌各部會,定期檢討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並且予以落實。

總統強調,這些涉及跨部會的重大議題,我們期待以行政院永續會為運作基礎,更系統性地追蹤,加強溝通、穩健推動。她希望,在推動各項重大的政策前,都能經過更廣泛的社會溝通,取得更大的社會共識,也希望在各種困難的議題中,能夠在最可行的方案之下,為了臺灣的永續發展共同努力。

今日與會團體代表包括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惜根台灣協會等。另外,總統府國策顧問施信民教授、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環境保護署署長張子敬、經濟部長王美花、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吉仲、交通部長王國材、財政部長莊翠雲、教育部長潘文忠、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文化部長史哲、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靜文、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行政院人事總處副人事長李秉洲、立法委員洪申翰及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副秘書長張惇涵等也在座。(圖 擷自總統府影音)

一一以下空白一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