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假 國慶晚會 張友驊

呂自揚》台灣唯一百年市集  岡山籃仔籗會

愛傳媒/ 2023.06.05 05:25

呂自揚》台灣唯一百年市集  岡山籃仔籗會

呂自揚》台灣唯一百年市集  岡山籃仔籗會

    【愛傳媒呂自揚專欄】台灣民俗百年市集:牛墟和籃仔籗會

    每年春天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每年高雄岡山都在舉行歷史悠久,台灣現存唯一的市集盛會「籃仔籗會」。古老農牧社會,人們把特項物品,挑運來特定地點、定期交換買賣的習俗,叫市集、趕集 ,台語都是叫市。

    人們平日在街市買賣生活物品果菜,和把農產水果挑運來果菜市場買賣。像筆者家住高雄大崗山後,田寮月世界山區,清代日治時代農產,香蕉、龍眼、木炭等,都要擔到約20公里的阿公店(今岡山)旗山、阿里港或更遠的楠仔坑(楠梓)賣。戰後擔到七公里的燕巢青果市場。清代較早期大豬則要遠趕到台南府城去賣,來回三天二夜,這都不屬定點定期的市集。

    台灣清代就有的定期定點百年民俗市集,有二:一是全島各地大埔頭(街市)都有的牛墟,一是高雄岡山籃仔籗會。

    台灣400年是以農立國,以牛立農,耕田拉車載貨都用牛,有田農家都要養牛,買賣牛多,因此全島各地方大埔頭,就發展出專供牛隻定期買賣的牛市集,曾共有80多個牛墟。

    南部以北港、善化、岡山三牛墟最著名,各以每旬十日中的一、四、七,二、五、八和三、六、九各三日定期開市。每逢牛墟日,水牛、黃牛都有,來買賣和看熱鬧的,皆人頭牛頭並動,相當熱鬧。

    1960、70年代工商業興起,「鐵牛」耕耘機和小貨車逐漸取代水牛黃牛後,農耕改變現在的農村和田野已看不到牛的身影,相傳約200年歷史的牛墟,也先後消失成歷史,只剩有名無實的善化、北港牛墟了。現在僅存的百年市集是岡山籃仔籗會。

1931年岡山義民祭籃仔籗會  人山人海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岡山義民祭及臨時市〉的籃仔籗會說:「岡山郡岡山,例年于古曆九月十五日舉義民祭,街民多者依慣例備三牲酒禮及演梨園數棚,以為普施。是日家家戶戶宴客。本年值新曆去念五日,董事者鑑不景氣深刻,全部廢止演戲。第以農具竹編家具類,漁具及其他商品類等之販賣,及購買者,自同郡役所前至廟前。及其他街面,人山人海。自是日午前八時起,至下午四時,擁擠不開。

    查其來者範圍,有遠自關廟、田寮及郡下沿海岸方面而來。較諸前年,熱鬧異常。

    殊如自田寮、阿蓮方面,肩挑黃麻來者,自五甲尾至岡山道路間,有數百擔,絡繹不絕,盡累于岡山。而如竹編家具及農具等,自二、三日前,各販賣者已占場所陳列矣。」(劉天賦提供)

岡山籃仔籗會,每年三次買賣農具、竹具、漁具、藥材

    岡山舊名阿公店,又名芉蓁林,乾隆時就已成街,位於清代台南府城往南路鳳山縣城大道半途,大崗山西南邊,現在的南北縱貫公路上,是岡山平原的生活中心,東邊是淺山的田寮、燕巢、阿蓮,西邊是靠海漁村。

岡山藍仔籗會市集習俗,每年三次,定期在農曆3月23日媽祖生、8月14日土地公生(秋祭又叫土地公生)、9月15日義民爺祭這三日的廟會舉行。

    這是人們看到一年三次的廟會人多熱鬧,就把東西拿來賣賣看,而慢慢形成山海之特定物品與日期的買賣市集。

    1931年的報導,9月15日義民祭籃仔籗會買賣物品,以農具、竹編家具、漁具為主,從各地前來買賣與看熱鬧的,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另外從田寮阿蓮遠路挑來賣的特產黃麻,是已曬乾,可做大小麻繩、布袋和綁大豬的豬腳索。(我家也種過黃麻)。當天肩挑來市集的黃麻,竟有數百擔,長達一、二公里,真是壯觀。

    3月23日媽祖生,8月14日土地公生和9月15日義民祭的籃仔籗會,歷史應是約同樣悠久。

    我家住大崗山後田寮月世界,小時候,每逢籃仔籗會期,同庄和隔壁庄的伯叔大哥們,都會相招作伴,先準備好青草藥材、竹管(吊牛車裝水用)或其他木炭山產,當天大早二、三點就作伴擔著大小擔,到20公里遠的岡山去趕集,順便買市集的東西回來。無東西賣的也會去買東西和看熱鬧。擔東西賣的以田寮燕巢人最多,我哥哥也常與鄰居擔東西去趕市集,趕市人家成群結隊走在同一條路上,也是很壯觀熱鬧。

    1957年讀初中我寄住岡山時,籃仔籗會在壽天宮前面的公園,公園就在我所讀省立岡山中學校門前。中午我都請假出去找我哥哥和看籃仔籗會,整個公園都在買賣,很熱鬧。哥哥都會拿錢給我買吃的。長大後也去看熱鬧和買竹器多次,買賣的東西和1931年的大致相同。

    那年代,家具都用竹子編做。籃仔籗會最多的就是家家戶戶都要有的竹製家具,包括大大小小竹籃子,敢(加「竹」字頭)仔、竹椅、竹筐、竹梯;畚箕、扁擔、籗仔,竹籠、豬籠、雞籠、和幼兒用的椅轎、搖轎。農具有各種菜刀、香蕉刀、鐮刀、割稻刀、鋤頭、斧頭,漁具、漁網也最多。還有一種用一段竹子或柴做的腰枷,中門挖條洞用來掛在後腰間插鐮刀。

     也有牛用品牛擔、牛嘴籠和裝水吊在牛車給牛喝和天熱澆牛的長短竹管,早前無水壺,人也用小竹管裝水。

    藥材是草木的葉、莖、根、果都有,也有靈芝。竹器都用刺竹做,田寮燕巢山區產刺竹,都有人做來賣,關廟最多。我父親做過牛擔。

    會場也都有賣吃的和冷飲冰品,遠近買東西和看熱鬧的大人小孩都會來。熱鬧的籃仔籗會民俗活動,是岡山地區鄉村平淡生活,一年三次的快樂期待與休閒趣味活動。

家家戶戶都有籃和籗仔,念起來最順口,故叫籃仔籗會

以前農村物質少,大人小孩都喜歡到溪裡、抓魚、蝦、鱉、螃蟹、溪鰻,摸田螺、摸蜊仔和釣青蛙抓青蛙,去抓時都帶著籗仔掛在褲頭的腰間,抓到了就放入籗仔裏。抓魚蝦回來當佳餚外,也是農村子弟童年最大的娛樂。

所以,以前家家戶戶,都有大小竹籃子和盛放東西的敢(加「竹」字頭)仔(等於大小竹盤)外,每家也多有一二個籗仔。

「籗仔」福佬語(台語)念卡(音如台語「腳」)仔,是一種竹片編成,肚大頸小口圓,口蓋內竹片倒插的魚具,魚、蝦、青蛙放進去都跑跳不出來。有養雞的怕小雞被貓狗抓咬,也把小雞放在籗仔裏。

    因為籃子和籗仔,是趕集中買賣最多的東西,二個的名稱合念起來是最順口,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年三次的熱鬧市集趕市,叫做「籃仔籗會」。以前都被誤寫作「籮筐會」。

    百年唯一岡山籃仔籗,令人興思鄉土民俗幽情和先民遠路趕市身影。

    隨著工商業興起,農耕人少,用具塑膠用具普遍,買賣傳統竹製家具和農漁具漸少,二、三十年來的籃仔籗會,已變成大多是「夜市仔」的攤販在擺攤。

     今年3月23日的籃仔籗會,多達2400多攤,買賣傳統農具、竹器、草藥材的籃仔籗,不到50攤。這些傳統趕集的人家,仍念念愛惜舊俗,依慣例前來參加盛會,相互熟識親切的同聚在會場角落,都已不在乎有賣無賣,讓有需要的人家有得買。近幾年,每次去看,都令人興思感念這台灣唯一的百年鄉土民俗的歷史勤樸幽情和山區先民相招遠路挑擔趕市的身影。

    國小五年級時,我曾到山坪拔了2斤多叫血藤仔的藥草,給大哥拿去賣。小學時的夏天雨季,南部是看天田種稻時,下雨天,稻田裡都是青蛙,我大哥常和鄰居晚飯後,就戴竹笠,腰綁掛著籗仔,穿蓑衣,提著電土燈,和鄰居的哥哥去田裡抓青蛙。早上醒來滿屋子 都是青蛙的叫聲,大哥昨晚去抓青蛙的籗仔哩,都是青蛙。

    1635年12月25日荷蘭新港社千人大軍,攻打大崗山附近搭加里揚社,造成廣大高雄平原原住民,全部逃遷屏東平原,搭加里揚之戰,是荷蘭開始統志福爾摩沙的戰爭,就在岡山阿公店溪南岸。

    今年高師大誇領域藝術研究所系,特砍長枝竹,仿製原住民戰士打鬥用的竹矛,在阿公店溪邊表演射矛,當作「搭加里揚之戰」重演熱身體驗,是今年岡山籃仔籗會很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創舉。

 

 

作者為作家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