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欣幸(圖/取自網路)在解說國民黨為何被冠上「親中政黨」之名時,並未指出「親中」的說法違背了中華民國憲法,或許他只是以台灣人的認知來說明。然而,中華民國仍主張自己是唯一的「中」,又何來「親中」?這情形就像喊「反共不反中」一樣,讓人不解要反的「共」到底是什麼?
作者/桂宏誠
「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近來補充他的兩岸政策為「反共不反中」,像是想降低「台獨金孫」的含金度。而將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侯友宜,雖公開表明反台獨、反對一國兩制及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卻怕沾上認同「九二共識」,導致給人有「親中」的印象。
不久前,研究台灣政治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以〈曾經反共的國民黨為何被冠以「親中政黨」之名?〉為題投書媒體,從歷史脈絡回顧了兩岸關係的起源和發展,以及介紹國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兩岸政策。然而,該文標題提到「反共」和「親中」的關鍵詞,卻未說明何謂「共」?乃至於「共」與「中」有何關係?
日本學者的投書中缺乏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其實也反映當前台灣政治的實況。我們要進一步問,國民黨固然曾經反共,但當時所反的「共」,還是現在的「共」嗎?並且,當時國民黨反共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
國民黨過去「反共」,是反中國共產黨主張和推行的共產主義。尤其在中共奪取政權後,反對共產主義必須反對中共政權,而且目的是要「解救大陸苦難同胞」。然而,國民黨現行《黨章》第二條仍明定「反對共產主義」,這就並非日本學者說的只是「曾經」,實際上乃為現在進行式。
進一步要問的是,就算現在台灣人仍把大陸人民當成「同胞」,但大陸同胞目前仍生活在「苦難」之中,而需要我們去「解救」嗎?並且,中共還在實施共產主義嗎?台灣許多年輕人雖知大陸有錢人很多,但他們常會補上一句「可是在共產主義體制下,社會的貧富差距很大!」 有這樣的認知,表示不少人不知道什麼是共產主義,不了解若真的是「共產」,又豈會有貧富差距?
事實上,中共從1958年推動第二個五年經濟計畫,亦即高舉「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三面紅旗」,直到歷經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這段期間可視為邁向「共產主義的實驗」。但到了1978年底,鄧小平主導推動改革開放政策後,實際上已放棄了共產主義。自前蘇聯解體後迄今,世界上可稱共產主義國家的,只剩古巴和北韓。
中共在文革結束後逐漸改採「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為此建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該理論只表示中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未明確否定共產主義,實質上卻已放棄共產主義。
小笠原欣幸在解說國民黨為何被冠上「親中政黨」之名時,並未指出「親中」的說法違背了中華民國憲法,或許他只是以台灣人的認知來說明。然而,中華民國仍主張自己是唯一的「中」,又何來「親中」?這情形就像喊「反共不反中」一樣,讓人不解要反的「共」到底是什麼?
桂宏誠,公務人員高等三級考試及格,三進三出政府機關。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校名都不怎麼政治正確。目前擔任生涯第一個工作機構民主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