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統一發票 棒球 寒流

臺美軍事交流與國軍的轉變/魯云湘

台灣好報/claire 2023.05.30 19:14
新聞圖片

魯云湘(自由撰寫人)

中華民國國軍即將於今年度派出兩個裝甲(機步)聯兵營赴美受訓,實地接受美軍的傳授戰術。此舉交流堪稱史上最大規模,不僅使臺美軍事合作更加緊密,也象徵臺美雙方無畏中國的抗議之聲,在國際政治上足足跨出一大步。

而我國軍事義務役的役期,從之前的四個月延長至一年期。對於民國94年以後出生的青年學子來說,此舉雖然滿足美方的期待,但只要國軍內部制度不改、領導幹部思維不變、仍舊存在許多陋習等等問題,四個月的役期與一年相比之下,其實並無多大的差異性,此點也間接反映出我國青年的直接感受,以及只看到整件事情的表面。

「海島國家的國防方向」
眾所皆知,中華民國:臺灣(R.O.C:The Greatest Taiwan)是海島國家,在整個國家戰略規劃,理應朝向確保海上交通經濟網路的順暢,如遇外敵侵擾,則以海、空軍戰力將威脅拒止於海上、空中,對方的灘岸、港口及機場等等。應極力避免讓威脅直接影響到我臺灣本島以及外離島地區。

故不少關注國內軍事的民眾得知近期的臺美軍事交流合作,紛紛對其項目及訓練內容紛紛表示感到疑惑。因為對一個海島國家而言,不注重於海、空軍戰力的軍事訓練及整備,反而將訓練著重於陸軍的後備教召及城鎮作戰,著實本末倒置。

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其前線的膠著狀態及戰況之慘烈,使我國國軍高層也不得不重視並檢討原先的訓練模式,是否符合實際戰場情況,並轉而將資源投入以配合政府政策及美軍意見,期望能在短時間達到一定的成果。而這一波操作,更使得眾人誤以為臺灣日後的建軍備戰方向是否只能聽命於美國。

「交通網路發達的臺灣地區」
在解讀美國政府及美軍如此積極協助臺灣的意圖前,我們應先瞭解臺灣本島的交通網路系統有多發達,如此便可得知美軍為何會如此著重於此。

臺灣於國民政府遷移至今已過了70餘年,期間歷經南北迴鐵路、兩條南北縱向的高速公路、雪山隧道開通、東西向快速道路及蘇花改等重要的交通基礎建設,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從海邊到山上、從城市到偏鄉,以往要花上半天一天的路程,透過完善的基礎建設跟維護保養,使得現在只需要數個小時便可抵達。每當打開Google Map便可發現,臺灣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不僅非常便捷,而且不會讓人感到眼花撩亂的複雜(臺北市除外)。

如此便捷的公路網系統,使我國軍隊原先以阻截敵方交通路線、確保我方行動自由、守護戰略要點以保持有生戰力為訓練重點。然而解放軍擅長的是穿插、繞越及包圍等戰術,與前述我國軍隊的訓練方式有著明顯差別,尤其是在本島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內,如何防止威脅方於登島、登陸後,防止被敵後突襲才是整體訓練的重點方向。

「臺灣國軍的轉變」
以筆者的觀察角度,我國海、空軍未被美軍列入軍事交流規劃內,並非美國企圖放棄臺灣海峽的優勢,讓解放軍得以登島,藉此落入戰爭泥沼之中,消耗中國的國力。相反的,以我國海、空軍的戰力及訓練模式,加上臺美雙方均有定期交流,故受到美軍的肯定是必然的結果,反而是期待日後的驗證。但積極改善陸軍及後備教召的體系,則是美國看到了國軍內部最大的問題:陸軍的訓練方式!

雖然美軍的作戰方式,一直以來都是依靠強大的後勤物資補給及精準打擊彈藥等能力,來維持戰場優勢。可近年來的軍事行動,尤其是在阿富汗地區,面對比自己科技含量、火力支援強度、偵查監視裝備以及戰術戰法手段均不如自己的塔利班部隊,卻打得異常辛苦。

而一個海島國家的國防力量應重於海、空軍戰力,這也是正確的觀念,但不代表島上不會受到敵方武力的威脅。所以接受美軍的城鎮作戰訓練,以常人角度而言,是否應適時適度的調整以符合我國國情現況,以免最後讓一般民眾有頭疼醫頭、腳痛看腳的錯覺認知在,即便這是我國卻乏長期國家戰略導致而成的印象及觀念。

但筆者仍需善意提醒各位讀者一件事情:我國已經數十年無戰爭!一支軍隊,面對長年無戰事的狀態下,內部人員或多或少會便宜行事,而不願改變舒適且安逸的環境。但如今臺海局勢逐漸升溫,讓高層領導們願意做出改變,即使成效不彰,但我們可視作陣痛期,畢竟哪怕跨出一小步,也比待在原地來的強。(圖:本報資料照)

臺美軍事交流與國軍的轉變/魯云湘〉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