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公共長照該從「賦稅制」轉為「保險制」嗎?專家剖析兩者利與弊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3.05.28 16:27

政府為減輕家屬負擔,政府從 2107 年推出「長照2.0」計畫,每年預算不斷增加,已加到 650 億,為什麼至今還是有許多長照悲劇的發生,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長照保險,台灣行不行?」專題座談會,探討台灣未來可否實施長照保險的可能性。

WHO:長期照顧第五種無可避免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就曾提醒,「長期照顧是人類除了生、老、病、死之外,第五種無可避免的風險。」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全國長照需求人口高達 83 萬人,其中一半來自失能、四分之一屬於失智、四分之一是身心障礙。

每隔一段時間總在媒體上會報導長照悲劇事件,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陳景寧秘書長舉出:「最常見為兩大族群,50 歲子女殺害 80 歲失能父母;80 歲父母殺害 50 歲身障子女,每年都會出現重大長照悲劇事件,其實跟日本發展型態很類似。」

今年 112 年才過一半,已經發生了五件重大悲劇,陳景寧印象深刻地說:「有一件重大個案是一名 84 歲住在文山區老伯伯,已經照護十幾年帕金森太太,他說走投無路是國家逼他殺人。」如今家庭結構快速變遷,個人無法承擔長期照顧責任。

台灣長照未來走向!保險制、賦稅制差異

所以照顧角色到底需要由誰擔負?或許這是個無解的答案,但長照發展公共化資源,確實有效嚇阻悲劇,良好的長照政策制定最需要關注在於錢哪裡來?台灣健康經濟學會副秘書長、淡江大學會計系韓幸紋教授指出:「台灣現在是稅收制,真的要轉向保險制嗎?之前有研議是否以長照保險的方式提供,而社會保險也其面臨的問題。」

公共長照該走稅收制還是保險制引起個專家討論

長照照顧與單純健康照顧最大差異是「持續性」,台灣長照需求時間約 7.3 年,男性為 6.4 年、女性為 8.2 年,且這樣的服務是不可逆性、同樣需要跨專業、多元資源整合。不論是採取稅收制度、社會保險制度都有期利與弊,制度都有優缺點,要看大家要什麼才是重點?韓幸紋也進一步分析兩者所產生的差異。

民眾若對社會保險制度難以想像,可以把它看為類似於健保,優點在於財源穩定以保險費為主要收入;且保費是由政府、被保險人、雇主共同負擔;規模較大給付範圍越多;民眾對於給付項目、內容、品質的監督意識較為強烈。

缺點是高齡化嚴重、支出成長快速、當平均費率隨之成長時,雇主可能將保費轉嫁給勞工、加上年輕世代繳費意願低、甚至分配效果不佳等問題。

那如果台灣繼續保持著長照端以賦稅制度進行,韓幸紋表示:「較重分配效果,保險人及雇主無需額外的負擔保費,但相對稅收會與景氣因素影響、衝擊穩定性及收入,甚至容易產生排擠效應,同樣行政效率較保險制差、行政管理成本高。」

借鏡各國長照經驗!日本從賦稅走向保險

別以為這僅是現在中高年齡族群該關注的問題,韓幸紋強調:「所有公共政策都會影響到你的口袋!以前年輕人很多、繳一點點錢就可以讓老年人用得很開心,但人口結構買改變,現在是繳了很多錢,勞保給付還可能被砍下降。」

未來若長照 3.0 上路,是否有可能改變推行機制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但不妨先借鏡各國經驗,像是德國則是採取長期照顧保險,保險費由勞雇雙方各負擔 50 %,政府不對保險費直接補助,而是補助長期照顧相關設置,補助財源來自一般稅收。

而鄰近的日本人口老化最為嚴重,他們是從稅收轉為保險制,長照保險從 40 歲開始納保開始繳費,最近日本政府開始討論收費年齡要往下調整,要讓繳錢的人變多, 50% 來自於被保險人繳納的保險費;荷蘭則是採用長期照護保險全額由被保險人自己負擔,政府補助以一般稅收支應,沒有法定負擔比例規定。

不論採取哪種方式未來都還是可能遇到財政問題,但韓幸紋提出現階段台灣民眾必須思考的問題,「如今長照經費已經衝高到 650 億,未來長照基金仍可能出現赤字,屆時要加稅?還是加費?採取稅收制度確實會難以與健保做到整合的效果。」

到底該採取賦稅制、社會保險制?韓幸紋坦言:「很難一刀分開,嚴格未來可能採取混合制,以國際與台灣經驗,採取社區保險制度國家的政府投入金額日益增加。」另外也需要深思,過往即使使用服務還是無法解決問題,這些真正需要長照照顧者,到底需要怎麼樣的長照服務模式,在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的同時,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再次深度討論。

諮詢專家:台灣健康經濟學會副秘書長、淡江大學會計系韓幸紋教授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65歲以上長者近九成都至少一種慢性病!專家:高齡化下新照護模式

想預防腦部退化要多動「手」!神經科醫師:手腦眼協調是三位一體

「我想照顧爸爸,也想上學」長照悲劇年輕化,我們可以這樣做!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