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東協,美中暖戰的關隘/魯云湘

台灣好報/claire 2023.05.17 16:59
新聞圖片

魯云湘(自由撰寫人)

5月10日,第42屆東協領導人峰會於印尼亞拉布安班佐召開,本次會議除了仍持續動盪的緬甸未參與外(備註1),其餘九國領導人均出席與會。而本屆東協峰會最主要的議題大致上可區非為四:
一、緬甸國內的動盪平息;
二、觀察國東帝汶提升為會員國;
三、臺灣海峽局勢的動向;
四、確認中國是否願意遵守南海行為準則。

此外在上個月下旬,東協商業領袖峰會亦於新加坡召開完畢,會議的主要內容為如何加深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及投資,以推動雙邊的市場與商業貿易往來,並強調中國三十多年來在東南亞的商業行為,帶來相當大的助益。

「僵持不下的第一島連帶」
目前,從東北亞到南亞乃至於中東的世界島邊緣地帶,都處於美中較勁的範圍內。而美國從2015年起執行,並經歷三任政府的「航行自由任務」,其目的是打擊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但從2016年年底至今,因中國解放軍從未間斷的遠海長洋軍事活動,加上對國際法的解讀及瞭解,其船艦及航空器不僅在近海與太平洋之間穿梭自如,甚至航行到第二島鏈區域,已讓美國的航行自由任務形同破局。

而國人關注度較高的第一島鏈,名義上是美國當年為了防止中國及俄羅斯企圖往太平洋區域擴張,而設下的戰略防禦線。近期因日韓兩國的領導人的破冰會晤,以及與菲律賓強化後的軍事合作,乍看之下似乎使整個遠東地區在面對中國的威脅下,局勢稍微向美國露出微笑的曙光。但造成第一島鏈戰略佈署的不穩定因素亦在增加,諸如日本琉球知事訪華,以及大臺灣明年的總統大選將屆。

對於美中兩國而言,除了日本之外,整個第一島鏈上的不穩定因素實在太多了。甚至可以這麼解讀:舉凡是民主國家的領導人選舉結果是親中反美,美國勢必要暫時的割捨第一島鏈;反過來解釋,對中國也是同樣的道理。正是因為存在著這些不穩定的因素,導致整個西太平洋地區至今仍處於一種僵持不下的局面(備註2)。

「暫時左右美中的東協」
鑒於第一島鏈上的不穩定因素,而南亞及中東的經營又屬長遠佈局,東南亞自然而然成為美中暖戰的一處關隘。因為此處是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外交經濟戰略的起點,亦為歐美西方國家「印度–太平洋戰略」的要地。為了能獲得東協十國的支持,以外界的角度觀看,美中雙邊對此處的經營自然是不淺餘力。

但東協各國又如何看待美中拉攏呢?

國與國之間,談的不是情義,也不是誰拳頭大就聽誰的,最終看的還是利益問題!能否互利互惠,才是國與國之間長遠的相處之道。

就近年國際局勢及歷史共業問題等兩個立場,來觀看整個東南亞對美中暖戰的態度。不得不說,東協清楚且明白,美中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與他們接觸,但雙方之中誰能帶給東協、乃至於整個東南亞帶來莫大的利益,相信才是左右東協意志並給予支持的關鍵(備註3)。

「對臺海局勢的影響」
雖然美中較勁的外交主戰場目前放在東協內,但不代表雙方忽略遠東地區的局勢,反而因為雙方皆重視第一島鏈區域內的各國動向而造成僵持局面,才將目光回歸到東南亞地區以尋求突破口。

而且美中雙方目的相當淺顯易懂:等待彼此犯錯的時機,以便能在外交上拔得頭籌、順利攻城掠地。

至於東協的動向能否影響到臺海局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當前整個遠東的國際局勢中,雖然看似與東北亞及東南亞環環相扣,但事實上臺海已經被獨立劃分成一個區域了。對美中兩國而言,臺海問題其實就是美中直接面對面的議題,能迴避就盡量迴避;而東北亞及東南亞至少還有日韓朝與東協等國當外交戰略緩衝。

所以東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及外交動向,對臺海局勢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及關聯性。但對這兩個地區的國家而言,臺海局勢反而相對重要。畢竟臺灣的國民政府太過親美或親中,都勢將打破遠東地區的平衡。所以維持現狀,才是整個亞太區域最好的選項。(圖片翻攝網路示意圖)

東協,美中暖戰的關隘/魯云湘〉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