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返鄉藝術家羅元鴻 共創瓦片分享客家農藝美學

中央社/ 2023.05.13 18:2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513 18:20:10)客家委員會主辦「第2屆浪漫臺三線藝術季」-藝術策展計畫「淺山行路人」,以藝術探索地方紋理,開展臺三線不為人知的多重敘事線,共構更為立體的認識論,今(13)日於苗栗卓蘭白布帆小學,邀請藝術家羅元鴻舉辦作品共創瓦片工作坊,客委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行政院中區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徐定楨及苗栗縣議員陳春暖等也到場參加,與民眾共同分享客家農藝中的生態美學。

周副主委表示,第2屆浪漫臺三線藝術季,展現出藝術的多元性與開創性,今天很高興與許多大小朋友一起參加共創瓦片工作坊,透過親近在這些在地素材,大家可以瞭解過去客家人在傳統的客家庄與自然環境共存的生活方式。本次工作坊採砌石的技法,耗費勞力對於講究速成的現代生活而言並不親民,但經由藝術創作、體驗工作坊的方式,可以讓人接觸一項存活在你我生活中的智慧。

早年未有人工水泥建材的時代,先民運用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技術,將土、石、竹、農業廢棄物、甚至牛糞等天然素材,運用在建造工程技術上。這些天然素材和特色技法,可看出在地環境和族群文化的特色交織,因地制宜發展出各式的傳統工法。如同台灣南部魯凱、排灣等原住民族群擅長以石板蓋屋;澎湖地區則有咾咕石砌成的房屋、矮牆;客家聚落向內山遷徒移墾定居之際,善用大量石頭堆砌,因地制宜形成「石駁坎」築田坵、護河岸、伙房卵石牆腳,或鋪石成禾埕、廟埕。

本次邀請回鄉實踐農藝生活美學的藝術家羅元鴻,將客家建築中的「砌石」技法透過作品共創的方式與苗栗卓蘭鎮的鄉親們分享,傳承客家文化中友善對待環境與大自然共存,讓生物得以多樣性發展延伸的包容性。羅元鴻返鄉務農創作,與另一半蔡佳蓉創立「果然紅工作室」,在高雄美濃過著自然農法、規劃舉辦社區自發性的藝術展演活動的生活,為農村帶來人氣與經濟。

藝術策展計畫「淺山行路人」,強調藝術創作回應在地脈絡議題,讓藝術品從土地成長出來。臺灣客家庄的所在地多為丘陵淺山處,自然生物活動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客家文化擅長在聚落妥善管理運用人與自然的資源,發展出一套「靠山吃山」、建造水圳引水灌溉作物,非工業化與自然生態共處的生活智慧。在生活文化中處處可見經由自然觀察、生活體驗與經驗的傳承,與生態產生了密不可分的生活關聯,與當代「里山文化」所倡議人與生態的共榮共存不謀而合。農藝創作者羅元鴻在返鄉務農時,期待將客家文化中與當代環境和生活的議題連結,讓傳統的技法能以有機的方式讓年輕一代接手。

臺三線藝術策展計畫總策展人林怡華提到,卓蘭鎮本次藝術季共有3件作品,共同以自然植物的切入點討論台三線淺山生態:藝術家李若玫以地方老榕與居民間的連結及匯聚關係,以紙雕塑以植物染賦色,錯落裝置在詹冰文學館;澳洲藝術家胡安福得在豐原客運轉運站,透過採集在地的植物之葉片、葉莖進行人形體的建構,試圖以此行動和形象來重新討論人造與自然的模糊邊界;羅元鴻的作品《青山長青,歲月緩行》在白布帆小學落地生根,期待透過作品的共創傳達砌石技法的操作,作品完成後青農將於作品設置地區重植龍鬚菜,隨著生長時間讓作品與土地共生存,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有機地景作品。

周副主委與徐執行長及陳議員等人進行瓦片創作

羅元鴻指導周副主委與參與民眾進行瓦片創作

返鄉藝術家羅元鴻進行瓦片創作

小朋友參與瓦片創作

眾人合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