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為安胎媽媽加油 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與永齡基金會曾馨瑩一起送祝福

台灣好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3.05.12 10:1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左起聖保祿醫院滕春祐副院長、黃月專員、劉建志特助、黃貴梅修女、戴維琛醫師、永齡基金會曾馨瑩女士、聖保祿醫院楊誠嘉副院長、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張明真執行長、聖保祿醫院蘇燕雲主任、王怡惠護理長、葉秋嬅督導。左起聖保祿醫院滕春祐副院長、黃月專員、劉建志特助、黃貴梅修女、戴維琛醫師、永齡基金會曾馨瑩女士、聖保祿醫院楊誠嘉副院長、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張明真執行長、聖保祿醫院蘇燕雲主任、王怡惠護理長、葉秋嬅督導。


台灣高齡產婦多,高危險妊娠上升,呼籲及預防早產兒的誕生

內政部統計去年(2022)全台出生人數約13.8萬人,年減9.6%,創內政部統計以來新低。然台灣新生兒的人數雖逐年下降,早產兒的比例卻不降反升,每十位新生兒當中,就有一位早產兒。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與永齡基金會曾馨瑩女士於五月感恩母親的節日裡,攜手11家合約醫院,親至桃園天主教聖保祿醫院送上一束桔梗花,象徵「永恆的愛」,為一直勇敢奮鬥不懈的安胎媽媽獻上祝福,期望每一位寶貝都能在媽媽肚子裡,健康平安地住好住滿。

當孕媽咪出現早產徵象時就可能需緊急住院安胎,必要時使用藥物來緩解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等症狀,來延長胎兒在母體成長的時間,以增加胎兒的成熟度,以降低早產發生率及減少新生兒因早產造成的併發症。本會長年與安胎示範病房合作,於母親節前夕關懷並致贈桔梗花給安胎中的媽媽,並持續透過合約醫院發放安胎媽媽關懷包,協助順利入院接受安胎治療,亦期盼能透過衛教手冊協助安胎媽媽了解安胎相關注意事項,減輕因不確定性而產生的情緒與壓力。

永齡基金會曾馨瑩女士、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新生媽媽。

永齡基金會曾馨瑩女士、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新生媽媽。

繼去年攜手早產兒基金會呼籲大眾重視早產兒議題,今年曾馨瑩女士持續支持早產兒基金會,關懷早產兒寶寶。長年關懷兒少議題的曾馨瑩女士,發現在台灣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的情況下,早產新生兒的比例竟然還逐年上升,因此今年曾馨瑩將持續向社會大眾倡議早產兒議題,呼籲早產兒的比例上升主要來自於高危險妊娠孕婦因晚婚晚育增加,事實上,許多懷孕媽媽不知道自己是屬於高危險妊娠孕婦,導致懷孕生產的早產兒個案狀況也逐年增加。若及早預防且妥善安胎治療,即可預防早產兒的發生。

適齡適孕,把握35歲前黃金生育期

隨著時代變遷醫療進步,台灣孕產的風險本應日趨下降。然由於國人晚婚晚育現象日益普遍,導致高危險妊娠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據國健署最新統計顯示,2021年全台高齡產婦佔31.55%,等同於每3名產婦就有1人高於35歲。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其生產風險提高,胎兒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疾病的機率也隨之增加,生下早產兒的風險亦為一般孕婦的2倍,若新生兒因早產造成併發症,將會是整個家庭與社會沉重的負擔。

早產兒基金會張明真執行長、永齡基金會曾馨瑩女士、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安胎媽媽。

早產兒基金會張明真執行長、永齡基金會曾馨瑩女士、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安胎媽媽。

留意早產徵兆盡速就醫,增加安胎成功機會

張瑞幸董事長提醒孕媽咪需多留意早產徵兆,必要時臥床休息,若休息仍無法改善時,應盡速與醫護人員聯絡或至醫院就診。早產徵兆包含胎動異常、早期子宮收縮、持續下腹脹痛及下墜感、像月經來潮時的脹痛或痙攣腰酸、陰道分泌物增加甚至出血的症狀出現,其他如早期破水、子宮頸擴張或羊膜膨出至子宮頸或陰道的現象,發生上述情形時孕媽咪應提高警覺,需要時立即就醫接受安胎治療。

聖保祿醫院黃貴梅修女、聖保祿醫院戴維琛醫師、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安胎媽媽丈夫、安胎媽媽、永齡基金會曾馨瑩女士、聖保祿醫院蘇燕雲主任。

聖保祿醫院黃貴梅修女、聖保祿醫院戴維琛醫師、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安胎媽媽丈夫、安胎媽媽、永齡基金會曾馨瑩女士、聖保祿醫院蘇燕雲主任。

關於台灣早產兒基金會

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自1992年成立以來,不僅持續投入早產兒追蹤與關懷,更關心所有孕產婦們的健康與生產狀況,叮嚀其重視安全孕產,包含推動孕產婦轉診、建立正確的懷孕安胎觀念,積極與醫界推動高危險孕產婦管理計劃。期盼在各界關懷努力下,能讓每位準媽媽都可獲得完善的早產防治宣導、正確知識、觀念和資源。今年亦持續推廣本會建置的「好孕媽咪」APP,這一個具高危險警示及自我監測早產徵象功能的數位應用程式,提供準媽媽們孕期照護、早產預防的相關衛教資訊及宮縮計時器,讓準媽媽透過自我檢測來掌握早產徵象的發生,建議早產高危險群的孕產婦從懷孕到生產期間,選擇有新生兒加護設備的醫院就診及生產,必要時積極安胎降低早產發生率。

更多新聞推薦

2.5萬戶高壓用戶注意 夏月電價明日起跑 一般用戶6/1實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