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百達資產管理5月投資觀點指出,經濟前景仍然高度不確定,企業獲利預測正在被下調,因此,仍然減持成熟市場股票,建議採取防禦性的資產配置,例如增持必需消費品公司、醫療保健、通訊服務產業,另外,也對中國股票和新興市場股票抱持增持立場,並將全球債券上調至增持。
以下是百達5月投資觀點重點整理:
1.資產配置:股票的風險猶存
經濟前景仍然高度不確定,企業獲利預測正在被下調。我們認為對未來幾年的預期仍然過高。 因此,我們仍然減持成熟市場股票,並將全球債券上調至增持。
新興市場的情況更為光明。我們的流動性指標顯示對新興市場資產較正向,並對成熟市場股票發出危險信號。中國央行仍處於寬鬆模式,鼓勵貨幣和信貸流入經濟,進而為風險較高的資產創造支持條件。
相比之下,美國和歐洲央行的升息現在開始嚴重影響信貸成本和可取得性,導致流動性顯著減少。隨著可能進一步收緊,情況可能會惡化。甚至在 3 月美國和歐洲銀行倒閉之前,由銀行和其他私營部門放貸方提供的私人流動性就已經減弱,現在進一步惡化。淨利差壓力、更嚴格的貸款標準以及可能推出更嚴格的監管措施正在抑制銀行的放貸意願。歐元區銀行貸款已陷入停滯,而在美國,它已放緩至僅佔 GDP 的1.5%,而2022 年這兩個區域的平均水準為 4%。
2. 股票區域和產業:中國提升新興市場溢價
在中國突然取消所有 Covid 限制後大約四個月,我們的指標顯示其各省和產業的成長都在巧妙地回升,進而加強了我們對中國股票和更廣泛的新興市場股票的增持立場。我們中國的領先指標遠高於三年平均水準並處於一年高點,而工廠活動處於2010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受惠於家庭的大量儲蓄緩沖和房地產市場的復甦,國內消費也可能會出現反彈。此外,由於對南亞鄰國的出口回升,中國的貿易平衡有所改善。
受惠於蓬勃發展的中國,我們預計新興市場將保持相對於成熟國家的經濟成長優勢。我們預計GDP成長差距(目前新興市場高出約3個百分點)到今年年中將擴大至5個百分點的10年高位。
成長的差異使得整體新興國家的企業獲利成長出色,可望為新興股票帶來更高的報酬。我們預測今年新興市場的獲利成長將成長11%(與市場普遍一致)而成熟國家幾乎為零。
然而,我們對新興市場股票的熱情並沒有延伸到成熟市場。我們對所有成熟股市持中性態度,但歐元區除外,我們對該地區持減持倉位。根據我們的計算,歐元區利率有望在經濟周期中進一步上升,該周期落後於美國六個月。
近期歐元升值也應該開始傷害歐洲出口商並拖累他們的收入。我們認為,歐洲股票的價值現在已完全反應近幾週幫助市場漲贏大盤的所有正向因素,例如避免能源緊縮和中國重新開放。因此,該區域的股票將難以從目前位置帶來正向的驚喜。就產業而言,在企業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努力實現獲利成長之際,我們更願意保持防禦。
我們通過增持必需消費品公司來鞏固這一立場,這些公司在通貨緊縮環境和債券殖利率下降時往往表現良好。該產業還受益於新興市場經濟體成長的回升。我們還增持了醫療保健產業,該產業的獲利下修應該會結束。
我們也看好通訊服務,因為它是唯一一個獲利預測上升的產業,並且還提供了屬於「優質成長」類別的公司的風險部位,即使在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這些公司也往往表現良好。 鑑於圍繞商業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我們對房地產的低配部位保持不變;工業也需要低配,因為它對經濟成長疲軟很敏感,而且我們預計資本投資即將放緩。
3. 固定收益和貨幣:防禦性角色
由於全球流動性緊縮可能會拖累風險較高資產類別的表現,我們維持對主權債券的偏好。市場對Fed停止緊縮計劃並再次開始寬鬆政策的預期變得不切實際,導致市場大幅反彈並促使我們在戰術基礎上減少部位。但由於認識到通貨膨脹沒有像希望的那樣迅速下降,一些泡沫已被吹出市場。這使我們能夠重新調整政府債券的增持,從更中期的角度來看,債券殖利率將在今年逐漸走低。
我們仍然超配美國政府債券。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通膨動態比成熟國家的其他地方更為溫和。對美國國債的持續增持立場也是基於防禦性理由——它們仍然是經濟事件期間最安全的避風港。
我們整體立場的主要例外是日本政府債券(JGB)。通膨和穩健成長可能會推動日本央行(BOJ) 最終扭轉其超寬鬆貨幣政策,這就是我們從中性轉向減持日本國債的原因。我們認為日本央行的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與經濟強勁的正向動能以及通膨可能穩定在歷史平均水準之上的事實不相容。
我們的信用債券配置仍然是防禦性的:我們增持美國投資級債券,減持歐洲和美國的高收益債券。
我們認為始於美國的銀行業危機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小型銀行仍然承受著引發危機的相同壓力,高頻數據反映出信貸大幅收縮。這使得近期高收益債券的反彈顯得脆弱。
我們總體上對新興市場資產類別持樂觀態度,尤其是維持對新興市場(除中國當地貨幣)債券的增持。該地區應受益於美元疲軟、有利的新興市場與美國成長差異以及通貨膨脹動態改善。此外,中國的重新開放對整個亞洲新興市場來說是順風。
我們仍然看跌美元,儘管我們對貨幣持有防禦傾向,更願意繼續增持瑞士法郎和黃金等傳統避風港。然而,與此同時,我們承認,在最近的反彈之後,黃金的價值現在面臨挑戰。同時,儘管我們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但隨著人民幣走強,經濟勢頭尚未顯現,我們對人民幣保持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