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傳統市場不只能一窺城市的飲食文化,也可以透過和攤販互動,感受濃濃人情味,是其中一個快速了解在地文化的方式,在苗栗竹南有群青年,他們當中有的不是土生土長的竹南人,或是曾離鄉好一陣子,卻都聚集在臺鐵山海線交會點,竹南站旁的鐵道舊倉庫,不只用工藝作品,也用創意、關懷在地的企畫行動,為竹南在地文藝復興。 「剛剛有講到其實我們這裡(竹南),其實是閩南人比較多對不對,那我要帶你們去看,賣客家食物的攤位。」 「我們今天算幸運的,他還有,我們上一次來的時候他已經收攤了,像這個發粄,客家人應該都知道菜包有沒有,我剛剛早上拿出來吃的。」 一行人浩浩蕩蕩穿梭市場,文化工作者Kiwi帶著從臺北、新竹等外縣市來的民眾,探索苗栗竹南,這裡山海交匯的族群生態。 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專案經理 Kiwi:「竹南剛好是一個山海線匯聚的地方,那它有鐵道,那相對於比如說比較內山一點的,頭份、南庄、三灣那邊的人,他常常要出來就要來竹南,所以在這裡的飲食文化,就形成一種就是默默地在融合。」 比起單打獨鬥採買、和攤商交談,透過在地視角觀察更為細膩。 「這邊有漳州跟泉州還有廣東的移民,沿著中港溪進來。」 一個個分享自己和在地的飲食連結,像這樣一同舉辦講座、編寫刊物,這些在地具有革命情感的文創夥伴,聚集在臺鐵竹南2號倉庫的「中山168」,這裡是他們推廣地方事務的基地。 老空間再利用、打造苗栗美學「中山168」,充滿許多在地工藝家的暖心創作,從鐘錶、竹編到獨立書店,打開大門、藝術能量貼近在地。 竹南中山168青創基地負責人 Tina:「因為我本身喜歡那個,就是好玩的事情,所以我就做了一些企畫,那這些企畫就會連結在地的職人,然後比如說,之前是用解憂鐘錶店的概念,然後或者是療癒工藝所等等,我也因為這樣去認識到更多人,所以有機會去租借這個空間,因為畢竟它是一個老倉庫,我們平時如果沒有使用它,它就是空在那邊。」 起點書房創辦人 林梵茵:「其實現在我的心態,比較不一定是一個店,因為我覺得我喜歡書的空間跟氛圍,所以在這邊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結合,然後這個是,我想要為竹南保留書的空間這一塊,我其實是回來這幾年,然後認識168、認識番社這邊,我們就發現說,這邊其實有很多在地想要做文化的人,我們就是一起串連。」 要串連可不簡單,夥伴們想盡辦法找經費、找人力,讓文化行動更完整呈現,影響在地居民甚至下一代。 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專案經理 Kiwi:「我小時候住南庄,後來搬到臺南去,又搬到臺北去住了好長一段時間,再回到苗栗來,我對苗栗很陌生,然後可是我的孩子,跟我要一起在這裡長大,想說我的孩子將來也要跟我一樣,沒有辦法找到一個歸屬感,跟對家鄉的認同嗎,所以我就想說不如就從竹南開始。」 「下一站,竹南。」 臺鐵山海關,閩客文化在此大開,這群為在地默默耕耘的返鄉青年,點亮山海間的文創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