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兒童腹瀉是最為常見的兒科腸胃道疾病之一,尤其在臺灣季節交替,氣溫不穩定、溫差大、陰雨綿綿氣候潮濕,這樣的天氣容易使得食物變質發酵或細菌、病毒滋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家長或家中照護者,急性腹瀉好發於兒童及嬰幼兒,然而解稀水便不一定就是腹瀉,需伴隨次數增多、氣味或顏色改變才算數,另外兒童腹瀉時也應注意:
一、瞭解引起腹瀉原因:最常見的急性腹瀉發生原因是腸胃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沙門氏桿菌)感染,而造成腸道發炎,此外不新鮮的食物、牛奶或飲食過敏,以及接受抗生素藥品治療也可能導致腹瀉。
二、注意腹瀉時的飲食,適時就醫治療:急性腹瀉的首要處置為即時補充水分及預防電解質失衡,以避免脫水。須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高油食物及含糖飲料、果汁、茶飲等食物刺激腸胃,造成腹瀉或嘔吐加劇。而市售運動飲料因糖含量高、電解質含量低,一般不能用來代替「口服電解質水溶液」。如果糞便有血絲、嚴重脫水、持續腹痛併有發燒等症狀未改善則應就醫,切勿擅自服用未經醫師指示之止瀉劑。若需服用藥品,請遵照醫師指示,另外服用數日後,症狀若不見好轉,或更加惡化,也應再儘速就醫。
三、養成良好飲食衛生習慣,避免腹瀉情形發生:預防細菌或病毒性腸胃炎,應注意飲食衛生,家長於處理食物前應勤洗手,食物食用前應充分加熱煮熟,避免生食、生飲。另外,如果家中有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性腸胃炎的孩童,家長應特別注意環境消毒,接觸到孩童之嘔吐物或病菌殘餘物,應小心處理,可使用適當稀釋後之漂白水,清潔與消毒被污染之環境,避免交叉感染。另提醒,針對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等無套膜之病毒,酒精乾洗手效果不佳,應加強用肥皂濕洗手,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
文章連結:https://ssur.cc/CM45BN7 (文章來源/食藥署)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6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