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502 13:02:06)中華大學AI體驗中心上周邀請台灣微軟(Microsoft)公司到校舉行講座,探討OpenAI導入企業和學校後將如何改變全世界,講師也當場示範如何正確聰明使用GhatGPT來成為小幫手,避免自己在這波翻天覆地的科技浪潮中被取代。
中華大學AI體驗中心執行長陳昀暄表示,GhatGPT從去年11月推出以來,短短2個月就有上億的活躍使用人數,她也以抖音(TikTok)和IG(Instagram)分別各花了9個月和2年半的時間才達到上億使用人數為例,說明GhatGPT的驚人成長速度與火紅程度,並勉勵同學應掌握科技趨勢和善用工具,為自己做好準備。
台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雲端解決方案經理廖冠豪指出,微軟和OpenAI從2019年開始合作,目的是希望把OpenAI模型放進所有微軟產品中,未來Microsoft 365將具備OpenAI的功能,Word只要用一句話就能自動生成一份簡報,Excel能自動化加總和進行資料分析,Outlook也能自動寫Mail,Teams甚至還能幫你參加會議並整理重點。
OpenAI為何能掀起巨大革命浪潮?廖冠豪解釋,主要是AI模型的訓練手法大不相同,過去AI模型每要做一件事,使用者就要餵它不同的資料,而背後使用的模型和演算法也都不一樣,但OpenAI使用的GPT模型卻具備生成式預訓練變換與深入學習的功能,一個模型就可同時處理各種不同資料,且它前端的參數量體非常龐大,光是GPT-3就使用1750億個參數,GPT-4更超過2000億個參數。
廖冠豪表示,OpenAI後來利用GPT底層架構訓練出來的模型,特別針對聊天和圖像2種功能進行優化處理與應用,因此產生GhatGPT與DALL-E,最新的GPT-4在單一輪對話就能處理1.6萬個字,相當於50頁A4大小的文本,而DALL-E也只要用一句話就能產生一張圖。廖冠豪強調,微軟最新推出的「多模態大型語言模型」就是透過GPT架構,讓一個模型即可同時處理文字、聲音和影像。
廖冠豪指出,微軟導入OpenAI的GPT模型後,將可提供企業內容生成、摘要總結、程式生成和語意搜尋等4大功能,未來小編和智能客服等工作很可能會被取代,OpenAI還能自動寫程式並進行除錯和改善,也能把龐大的資料庫轉成向量。
廖冠豪說明,OpenAI應用在校園部分將包含校務行政、學生與教師等3大面向,OpenAI可透過既有校務資料訓練專屬知識庫,結合打造師生專屬的單一問答平台,也能運用在學生的生涯規劃、面試建議、課堂報告、專題實作和考試上,甚至是教師的教學、備課、專題報告、考試出題、研究計畫和課程大綱等方面。
廖冠豪也當場展示如何聰明使用GhatGPT的方法,包括人物設定、提問方法、提示語句和即時反饋等細節,讓GhatGPT的回答錯誤率降到最低,他強調會不會正確使用GhatGPT差很多,不會用時它就笨笨的,但若能正確使用,下的指令越精細準確,它的回答就越多,所以因應GhatGPT的誕生,最近企業已有一個新興職缺叫「提示工程師」,讓工程師在企業內部去訓練正確的提示語句該怎麼下。
整場講座,中華大學師生發問踴躍,有老師問GhatGPT有哪些弱點和在哪方面容易出錯?又該如何避免去踩到地雷?廖冠豪說明,GhatGPT的強項是文字、歸納、總結和分析,在處理邏輯推理和計算等功能較弱,所以未來老師出題若需要經過邏輯思考推理的話,GhatGPT就不容易回答正確,且OpenAI的技術不能逾越道德規範,所以針對違反道德規範的提問,OpenAI是不會回答的。
還有學生擔心未來若企業大量導OpenAI,是否會導致工作被取代?廖冠豪認為,生成式語言模型已是一種無法抵擋的趨勢,他鼓勵師生都應先做好準備,如何去認識、熟悉與深入使用OpenAI,讓它成為自己有利的工作夥伴,就像微軟跟OpenAI結合後取名為 Copilot(副駕駛)一樣,OpenAI可以幫你做一些事情,但重要決策還是得靠自己,如何跟它有很好的搭配,將是未來很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