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南島文化叢書第二冊發表 台灣與砂勞越人類學研究

台灣好報/吳 純 2023.05.02 10:57
新聞圖片

【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稱史前館)自2020年閉館進行建築再造與常設展廳更新, 即將於今(2023)年5月19日重新開幕。史前館為累積並深化南島研究能量,特別邀請國內重要學者進行南島文化系列叢書的出版合作,4月29日於晃晃二手書店辦理由國立臺東大學蔣斌教授著作之《家屋、貿易與歷史:台灣與砂勞越人類學研究論文集》新書發表會,此為史前館南島文化系列叢書之第二冊。

臺灣原住民與島嶼東南亞以及大洋洲的多數族群同屬於南島語族(the Austronesian linguistic family),在語言學與考古學的研究上,學者公認臺灣是南島語族最古老的分布地之一。然而臺灣當代的社會大眾整體來說對於近鄰東南亞其實相當陌生,因而史前館南島常設展廳的策展理念以「海洋不是阻隔、而是連結彼此的通路」,期待以更貼近生活經驗的展示主軸與議題,來拉進觀眾對南島族群的距離,促進對南島文化的理解、反思與討論。

史前館王長華館長表示,蔣斌老師這本《家屋、貿易與歷史》專書收錄過去十幾年間,時空田野看似各異的6篇人類學著作,但實為他對於跨文化比較性研究理論的探討。從書名看,這是本偏向探討社會文化體系的專書,但從討論Kenyah族人持有的銅鑼、砂勞越的燕窩兩篇專文中,讀到正是關於物與物性的研究,使得博物館不會只是個物件展陳的場域,更是個要為民眾共創當代視野詮釋與意義的重要場域。

蔣斌老師表示,這本論文集收錄了過去十多年間對於臺灣原住民排灣族(the Paiwan)以及砂勞越伊班族(the Iban)、加央族(the Kayan)以及肯亞族(the Kenyah)的人類學研究論文。以「家屋、貿易與歷史」作為標題,乃是因為這三個主題,涵蓋了六篇論文的研究主軸。家屋社會(house society)的理論自從法國結構人類學者C. Lévi-Strauss提出後,成為島嶼東南亞社會組織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讓人類學者聚焦於家屋如何「型塑」(constitute)而非只是「反映」(reflect)親屬關係以及社會關係的現象,並且開啓了建築空間人類學的研究領域。臺灣的排灣族,傳統上以石板構築單一家庭的家屋,家屋實體本身具有持久性,並且被賦予家名,因此家屋成為基本社會單位,以及歷史記憶的承載媒介。砂勞越各個主要的達雅克(Dayak)族群,則以長屋(long house)的聚落建築型態,聞名於世。但是,在平權的伊班族以及階序的肯亞、加央族之間,在長屋的持久性、內部階序分化、以及是否作為歷史記憶的載體方面,表現出不同的型態。此外,由於長屋與聚落的範圍相重疊,因此在砂勞越,長屋成為整個聚落的社群表徵,這點和排灣族的單獨家庭家屋,形成有趣的對比。

史前館南島文化系列叢書共有3冊,繼蔡政良教授的《第五道浪之後:阿美族水下獵人的海洋知識與傳統海域的保育與管理》、蔣斌教授《家屋、貿易與歷史:台灣與砂勞越人類學研究論文集》,5月將發表系列三—王嵩山教授的《創藝之道:臺灣南島語族之物、意象與新性的人類學觀點》。系列叢書4月15日起,已在各大網路平台與實體書店販售。(照片記者朱達志翻攝)

南島文化叢書第二冊發表 台灣與砂勞越人類學研究〉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