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學甲上白礁」於去年9月經文化部公告為國家重要民俗,正式成為臺南市第6項重要民俗,百年民俗獲此榮耀,意義非凡,也是眾望所歸;4月30日「上白礁」祭典當天,文化部長史哲決定前往學甲慈濟宮頒贈國家重要民俗證書。慈濟宮表示,這是對參與的學甲人最大鼓勵與肯定,也是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一大榮耀。
保生大帝臺灣開基祖廟學甲慈濟宮,每年舉辦「學甲上白礁」祭典,於2008年(民國97年)登錄為臺南市(原臺南縣)無形文化資產,以學甲慈濟宮為民俗保存團體。
慈濟宮表示,「學甲上白礁」祭典民俗歷史悠久,相傳學甲先民於明鄭時期來台拓墾落地深耕,逐漸形成學甲13庄規模,早年先民於保生大帝聖誕期間都前往福建白礁鄉祖廟謁祖請水火,稱「上白礁」,後因海上風險改於先民登陸地方將軍溪遙祭,年年舉辦,每4年擴大遶境路程包含學甲13庄所有範圍,民俗迄今已維持至少逾百年。
「學甲上白礁」有許多在地特色,包括宮內祭典、白礁亭祭典、將軍溪畔的「請水火香」;香陣隊伍的輦宮文化、真人藝閣、文武陣頭,宋江陣、蜈蚣陣、報馬牛、藝陣,各庄頭與信眾設置點心站等;歷經清領、日治、戰後等時期,展現出強勁韌性,廟方長期自主傳承,甚至在近年將已中斷許久藝閣、北管、採茶舞等重新恢復,更修護民國60年代與70年代民俗影像,為地方保留珍貴記憶。
慈濟宮董監事日前頒獎前夕感謝各宮廟及在地信眾長期努力,文化部文資局多次訪視輔導,及臺南市府積極爭取,傳承百年「學甲上白礁」獲登錄國家重要民俗,的確是對許許多多參與學甲人最大鼓勵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