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風》這大學建校到底幾周年?
【愛傳媒樂風專欄】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今臺北市立大學)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是常常被搞混的兩所學校,國北大一新生被運將載到市北去報到;或是郵差把市北的信寄到國北這樣的趣事時有所聞,不過兩者之間確實也有著相當深遠的關係。
1895年日人據臺,成立「芝山巖國語學堂」(此校為不少學校的前身),為兩校之前身,經過物換星移,1927年,「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改稱為「臺北第一師範學校」,另又設「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今之國北),至此為兩校分家之始。
細看兩校校史網頁可發現有趣現象,市北網頁稱1927年分家為「另又設」,若照此邏輯,真正百年老舖只有市北,國北應該從1927年起算;國北網頁則稱「分割」,意思是我們都是百年老店,都應該從1895算起。
根據某國北校友見證,有一次國北校慶活動紅布條上寫著「112周年」,布條都做好了,突然改成「113周年」,說是因為換了算法,應該多一年才對。可不是嗎!這爭老字號、老店鋪乃是人之常情,歷史就是資產,怎麼會有人想要放掉呢?
這怪事發生在市北,該校有塊「建校XX年碑」,請看上圖。遠看為六周年,可是字跡相當混亂。
走近一看,整塊碑亂七八糟,顯然遭到破壞。這使我又想起許多廟宇中,「昭和」等日本年號被破壞的情事。
你看出來了嗎?被塗掉的數字為三十,新刻上去的為六。依照右邊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來算,那市北建校的年份應該是1945年?(臺灣光復之年)
不過,我很肯定這是日本時代便刻好的碑,必是後人竄改,第一:因為塗改技巧拙劣,相信大家都看得出來應該是建校「三十」周年,年代往回一推,真相便很清楚了;第二:碑上刻的是「記念」而不是「紀念」,這很明顯的是日式用法,不信,只要你在雅虎搜尋引擎打入「記念」,就會出現一堆日文網頁。第三:左邊那行也有塗改痕跡,鐵定不是什麼「校長任培道」,刻碑者另有其人。因為這是日本時代之官辦學校,校長必為日人,如果只改年代,卻留下日本校長的名字,豈不笑破眾人肚皮,所以一定連校長名字也要竄改一番。
現在,讓我們逐行來檢視!
右行:中華民國四十年十二月XX日立,XX部分難以辨識。
左行:校長任培道題,但隱約可見「勳四」、「保田鉎吉」等字,經查該校網頁確實有校長「志保田鉎吉」,掌校年份為1922~1931年。「勳四」應該就是勳四等,日據時代碑文常見「XX位」、「勳X等」之類的頭銜。
中行:建校三十周年記念遭改為建校六周年記念。
若以1895年為被加數,加上30或31,此碑應該是1925或1926年所立,該校校長正是志保田鉎吉。至此真相大白,該碑為1926年左右由志保田鉎吉所立,於民國40年任培道校長任內遭竄改。
志保田鉎吉先後任臺南與臺北兩所師範學校校長。1922年臺北師範發生南警署署長因學生違反交通規定拔刀示警事件(據說是臺灣史上第一次學生抗議事件),當時校長太田下臺,志保田接任,頗有鎮壓的味道,因為志保田是個作風較為嚴厲的校長。
1928年黃土水為志保田立了塑像,設立於校園中,1931年志保田歸國,1932年該塑像才立於校園中,不曉得他有沒有回來參加自己塑像的除幕式?臺灣光復後,首任校長為任培道,她於1945年11月到任。
兩校現在對於建校幾週年的斤斤計較,對照市北當初的毀碑,硬要把三十周年變成六周年,實在有點滑稽。昔時到底是上頭的命令或是仇恨心使然,導致非毀碑不可,但毀碑卻又隱約留下舊痕跡,是不是任校長心中也曾有過一番天人交戰呢?我們不得而知。至於黃土水為志保田鉎吉所立的像,我想早已經送進哪個垃圾場了吧!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