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蔡麥會後續/麥考爾承諾 將加速對台軍售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3.04.08 19:34

獨家報導【記者張英傑/台北報導】

「蔡麥會」後,台海局勢變化備受國際社會高度矚目!蔡英文總統今(8)日宴請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訪問團,麥考爾說,他批准了《台灣增強韌性法》,並承諾美國會交付武器,他們在美國國會裡正在盡一切所能,加速交付這些武器軍售。

圖/總統府提供
圖/總統府提供

這次訪團成員尚包括聯邦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貝拉(Ami Bera)、希爾(French Hill)、瑞森紹爾(Guy Reschenthaler)、汀恩(Madeleine Dean)、羅勒(Michael Lawler)、莫倫(Nathaniel Moran)等,由外交部長吳釗燮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陪同,前來臺北賓館與總統餐敘,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顧立雄也在座。

圖/總統府提供
圖/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昨天她剛完成疫情後的第一次出訪,在美國過境時,也與眾議院麥卡錫(Kevin McCarthy)議長、民主黨領袖傑佛瑞斯(Hakeem Jeffries)眾議員,以及多位參、眾議員見面交流。今天很高興剛回到臺灣,就能接待美國好朋友。

圖/總統府提供
圖/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提到,她上一次見到麥考爾主席,是2019年出訪過境紐約的時候;這次麥考爾主席首度以外委會主席身分,率領跨黨派訪團來到臺灣。她要感謝訪團以行動展現對臺灣的堅定支持。

蔡英文指出,長期以來,美國國會是推動臺美關係發展的關鍵力量,尤其麥考爾主席主責的外交委員會更扮演重要角色。今年新一屆國會開議後,眾議院就以壓倒性比數通過《台灣保證落實法》,讓臺美關係更加深化。

圖/總統府提供
圖/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感謝美國國會透過跨黨派合作,以立法方式實踐對臺灣安全的承諾。像是在2023會計年度的《國防授權法》以及《綜合撥款法》,就納入多項強化區域安全合作,以及支持臺灣提升防衛戰力的倡議。

蔡總統說,我們也期待臺灣和美國除了持續加強安全合作,在「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架構之下,雙方也能完成更多談判,建立更緊密夥伴關係。

蔡英文提到,近年來,面對威權主義不斷擴張,民主國家之間的合作更加重要。她要再次強調,臺灣人民熱愛民主、追求和平,更會善盡國際責任。我們會持續與美國及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共同捍衛民主自由的價值。

蔡總統表示,議員們對臺灣議題的重視,以及在美國國會對臺灣的支持,都讓臺美關係能夠大步向前。她也期待未來更進一步的合作。

圖/總統府提供
圖/總統府提供

隨後,麥考爾主席致詞時首先代表訪團以中文說「我們愛臺灣」,並恭喜蔡總統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出訪。

他說,蔡總統是一位非常有勇氣的領導人及臺灣總統。團結一起,力量才會更大,訪團此次訪臺不僅代表民主黨或共和黨,而是要代表美國人民對臺灣美麗寶島的支持。

麥考爾認為,全球的民主陣營應該要團結一致抵禦暴政以及壓迫,無論是普丁無端入侵烏克蘭,或是共產中國對臺灣以及太平洋地區的侵略行徑。這是從二戰以來,第一次看到全球權力平衡有如此大動盪。

麥考爾提到,訪團此行與臺灣各界領導高層見面,從半導體到航太科技等領域。臺灣有一個蓬勃發展的經濟體,也和美國有強健的經濟關係,是美國第8大貿易夥伴,而航行自由對於臺灣及世界經濟繁榮來說至為關鍵。

麥考爾說,共產中國視臺灣的力量、開放及韌性為眼中釘,中國共產黨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人民,而中國受到壓迫的人民只需要看看海峽對岸的臺灣,就可以看到民主的模樣。

麥考爾提到,還記得上次與蔡總統在紐約會面時,蔡總統提到習近平認為為民主沒有用,是失能且無效的,作為一個威權主義者,可以更有效率、更快速地做決策。但他要說習近平錯了。在民主體制裡,人民是自由的;在民主體制中,人民的權利受到保障;在民主體制中,人權以及人性尊嚴受到尊重。臺灣以及美國共享相同理念及價值,雙方關係非常強健,

麥考爾表示,誠如蔡總統所說,是美國國會在1979年通過《台灣關係法》,為臺美交往方向設下了一個良好基礎,保證美國會提供臺灣武器來防衛自己;也通過了《台灣增強韌性法》,是他所批准的法案。他作為外委會主席,批准了對外軍售,包括對臺武器軍售,他要向蔡總統承諾美國一定會交付這些武器。他們在美國國會裡正在盡一切所能,加速交付這些武器軍售。而美國提供臺灣軍事訓練不是為了發動戰爭,是為了追求和平。

麥考爾說,雷根總統說過,和平靠力量。如果我們展現脆弱,會招致攻擊及衝突;展現力量就能嚇阻且推動和平。臺灣以卓越的勇氣啟發了全世界,是世界希望及民主的燈塔,他期待臺美雙方能夠更加深化合作,為和平繁榮的未來一起努力。「我們和臺灣站在一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