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風》彰化縣唯一被列為歷史建築的神社
【愛傳媒樂風專欄】1926年日本大正天皇去世,因受中國儒家守孝三年思想的影響,繼位的昭和天皇到昭和三年才舉行登基大典(御大典),為此,當時日本勢力所及之處,都有相關紀念活動,其中,位於彰化縣員林市的員林神社便是此一歷史背景下的產物。
員林神社座落在百果山,近員林市源水路與湖水巷,1931年3月29日鎮座。主神為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分靈自臺中神社,例祭日為10月28日。原為無格社,1942年列格為鄉社(日本時代神社有等級之分),自1930年動工,官方編列預算一萬多元,另有民間寄附金,不過似乎是「不樂之捐」,所以當時員林地方基督宗教人士還群起到役場抗議,看起來應該是攤派到他們頭上了,所以群情激憤。當然,「徵用」民力是少不了的,1930年的臺灣日日新報有以下數語:「......現該郡下小公學校兒童及青年團,在鄉軍人會員等,每日到現場,奉仕作業云。」
完工後,該神社成了學童遠足的好場所。而每年例祭日都有盛大活動,甚至還有「員林神社例祭奉納野球大會」,以1934年為例,該年在員林公學校舉行,冠軍戰由公學校團以五比四擊敗溪湖明治製糖會社團。其實臺灣的寺廟也可以多多採用這個辦法,比如「十八王公盃高爾夫球賽」、「關聖帝君盃卡丁車大賽」、「齊天大聖盃撞球大賽」......。1939年原本打算遷移,以配合「皇紀二千六百年紀念事業」,不過並未實現。
光復後,在1960年拆除本殿,和許多神社的命運一樣,改建為忠烈祠,中華民國的烈士住在日本的神社地,想來也實在是有趣,上了天堂就不分你我了。
臺灣留存的神社中,員林神社的遺物算多的,目前尚有石燈籠殘件若干、參道、狛犬一對、銅馬一匹、神社名稱座以及三座鳥居,或許因為較佳的保存狀況,所以2006年被列為歷史建築,是目前彰化縣唯一被列為歷史建築的神社。
根據「尋找老彰化─彰化縣老照片特輯(一)」一書所載,民國1960年員林鎮長林朝業上任不久,省政府來函必須「消滅日本軍國主義遺毒」,林鎮長遂將鳥居改為中式;石燈籠圖案改為梅花,本殿拆除改為忠烈祠。另根據「探索泉州寮─百果山的春天」一書,鳥居之所以未直接拆除僅予改建,是因為經費不足。
目前鳥居龍邊有被改過的神社名稱座,鳥居前原有小巧神橋。根據舊照片來看,應該在龍邊還有疑似社務所的建築,入口從照片研判應該是唐博風式。
而留存的石燈籠只剩竿與基座的部分,寶珠、笠、火袋之部分皆已被拆除,外表的洗石子看起來好像是新貼上去的。至於狛犬還保存的不錯,頗有美感。
神社中一般都會有銅馬,屬於神明的腳力,有些神社是飼養真馬,但不是每個神社都有這個條件,所以便有銅馬的產生。員林神社銅馬也被留下來,下方字跡被改成扶輪社,身上的社紋遭挖除。
拜殿已經不見蹤影,本殿則改建為浩然臺。浩然臺二樓有三神位,中為明延平郡王靈位、龍邊為革命先烈靈位、虎邊是國軍陣亡將士靈位。內部看來已經很久沒人進去了,積水也未清除。
「探索泉州寮─百果山的春天」書中說到員林神社曾有兩段有趣的傳說,現抄錄如下:
其一是神社落成後,地方耆老流傳,夜裡隱約看到白馬在水源地奔跑,還聽到馬鳴聲。
其二是日本時代神社旁有防空壕,進入後可直通神社。戰後神社之金轎被閒置在防空壕入口,有三名男子進入防空壕企圖竊取金轎和「棧板」,結果被壓死。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