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肺癌每年死亡人數近1萬人,且為台灣「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例最高」的癌症,堪稱癌症「三冠王」!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說明,高風險族群應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及早揪出病灶並搭配合適用藥,以延長存活期或達到治癒目標。
「新國病」奪近萬人性命 七成患者發現已晚期
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肺癌蟬聯國人十大死亡癌症首位長達40多年,且109年的新發個案更超過1萬7千人,是新增人數第二高的癌症;此外,由於肺癌臨床表現與呼吸道疾病相似,除了持續性咳嗽之外,幾乎沒有明顯的特定症狀,讓不少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讓肺癌又有「新國病」的稱號。
王金洲醫師特別說明,抽菸雖會提高罹患肺癌的機率,但並不是無抽菸習慣的民眾就能百分之百免於癌症,若持續2-3周咳嗽、咳血、喘息等呼吸道症狀,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手術後仍有復發風險 無基因突變患者落入無藥可用窘境
肺癌主要分為兩類,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占了九成,又分成鱗狀上皮細胞癌、肺腺癌、大細胞癌,治療方式依各型態而有不同,相較於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慢,若是可以早期發現並治療,治癒率也相對較高。
針對臨床上可進行開刀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第I-IIIA期),部分病患在手術後可使用輔助化療,「儘管如此,患者仍有復發可能,一旦復發甚至合併遠端轉移,病程即進入晚期,對患者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打擊。」王金洲醫師說明到。
王金洲醫師表示,現今治療技術進步,帶有EGFR等驅動基因突變患者在術後可選擇標靶治療;但是,台灣約3-4成患者無EGFR驅動基因突變,在術後輔助化療後便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第二期以上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後三年將面臨50%以上的復發或死亡機率,無接續藥物使用更讓患者憂心忡忡!」王金洲醫師感慨道。
術後輔助免疫療法降低復發,延長壽命
醫:落實篩檢政策盼患者掌握有「肺」無患生活
所幸,對於無驅動基因突變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現在也有了對抗復發的利器!「過往免疫療法多用於晚期治療,如今亦可嘉惠早期患者,根據患者PD-L1表現量,部分患者可有效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拉長無疾病存活期。」王金洲醫師同時呼籲患者,肺癌的治療之路很艱辛,但只要配合醫師,穩定用藥,都有機會掌握有「肺」無患的人生。
除了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元,落實篩檢也可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自去年起,政府推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LDCT」政策,補助高風險族群(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等民眾),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早期揪出病灶。對此,王金洲醫師十分樂見其成,雖肺癌仍是對健康有極大威脅的「新國病」,但在政策與藥物資源下,降低疾病的死亡率,以及提升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癒率將指日可待。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3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