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財損年近60億元 8成以錯誤資訊辨真偽

卡優新聞網/ 卡優新聞網 2023.03.30 05:50

記者 溫子豪 報導

  隨著數位金融發展,詐騙方式也跟著數位化,話術更是不斷翻新。Visa今(29)日公布最新研究報告,雖然絕大多數民眾都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有足夠的警覺心,但仍有超過8成民眾會以錯誤的資訊來辨別訊息真偽,只有不到一半會檢查電子郵件中是否有可疑錯字,光是2021年在台灣因詐欺受騙而損失的財務,就逼近60億元。

  國際發卡組織Visa針對全球18個市場進行「詐騙話術」調查,發現台灣消費者普遍認為對詐騙訊息有足夠的警覺,90%的受訪者反而擔心朋友或家人受騙。儘管對自己的防詐意識相當有信心,卻仍有73%容易忽略數位環境中的可疑訊息、81%會以錯誤的資訊辨別訊息真偽,只有60%在收到可疑電子郵件時,會確認來源是否為可靠的郵件地址,僅47%會檢查郵件中是否有可疑的錯字。

  Visa表示,根據刑事警察局統計,台灣在2021年因詐騙而遭受的財物損失逼近60億元,創下近5年來的新高紀錄,其中「網路拍賣」類型連續3年高居詐騙案件之冠,平均每年多達6,000件。

  而Visa在網路安全的投資於5年內超過90億美元,並在近1年內以人工智慧阻止逾42億美元的支付詐騙。不過消費者仍要注意保護個人資訊,同時開啟簡訊或電子郵件帳戶的消費即時通知,切勿相信不明郵件或簡訊提供的電話號碼。

  其實國內各家支付機構均積極處理詐騙問題,像是一卡通公司聯手信任科技服務商Gogolook,經由風控數據偵測人頭帳戶,遏阻電子支付帳戶淪為不肖集團的工具,並透過旗下陌生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每年擋下6,000多萬次詐騙電話與簡訊的數據,來提升詐騙行為偵測機制與分析能力。

  台新金控則於去(2022)年底與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合作,藉由蒐集不法網站與APP、分析資安入侵樣態與手法、結合數位金融資料產出資安預警模型等方式,攜手打擊金融詐騙。同時在全台ATM內嵌入預警情資機制,降低警示戶數與詐騙金額,守護民眾的財產安全。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

社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