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他負債、患重病,不想拖累家人鬧自殺⋯一堂安寧病房必修的生命課題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3.03.25 09:00


面對醫療的極限,末期病人往往有看不見、說不出的痛或苦,甚至做出連自己都無法控制的舉動,例如嘗試自殺、拒絕治療等。但當摯愛的親友面臨死亡,我們該如何協助他們走完人生?《陪你善終》由多位臨床宗教師共同撰寫,邀請讀者跟隨臨床宗教師的腳步,走入末期病人的靈性世界,看見生死變化,進而學習如何協助他們走完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生命沒有意義,不想連累家人

他不想這樣活著!他,小陳,50歲出頭——是魚貨中盤商,被診斷出肺纖維化末期,因為反覆感染,已進出醫院插管急救兩次,無法自主呼吸,只能戴上正壓呼吸器。

肺纖維化隨著病情進展至末期,肺部會如菜瓜布般沒有彈性,故俗稱「菜瓜布肺」,在醫學上是屬於不可逆的疾病。患者呼吸會愈來愈困難,連躺著、坐著都會喘、會累。由於預後效果差、存活率低,比一般癌症還可怕,又被稱為「不是肺癌的肺癌」。

延伸閱讀:
我可以自己決定「怎麼死」嗎?想安寧善終,醫改會教你先「這麼做」

其實,每一次「喘」起來,就是生死關頭走一遭!進出醫院是常事。有一次出院回家,只能躺在床上的小陳感到很無助,又喘又累又苦,心事無人能了解,不禁悲從中來,感嘆再感嘆⋯⋯正好看到固定衣服的別針,拿起別針便朝心臟用力刺,一心求死。

求死不成,幾經考量,他接受安寧療護,住進安寧病房。我來到病房探視問候,小陳很喘的斜躺靠坐在病床上,太太陪伴在旁,信仰道教的他們客氣回應,沒有拒絕我。

我先跟太太聊,也請小陳如果有什麼想說的,可以舉手暗示我們。話家常後,我切入主題問,

「之前在家裡時,你先生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嗯嗯⋯⋯他自殺⋯⋯」

「你們有什麼困難嗎?我們安寧團隊可以幫忙,雖然無法完全幫到忙,但至少可以想辦法協助你們度過這個難關⋯⋯」

聽到有人願意幫忙,好似觸動了夫妻倆的心事,小陳逕自啜泣起來,太太則眼眶泛淚訴說:「我很心疼我先生,他像一頭『憨牛』,拖磨了一輩子,很認真努力工作,可是一直在還債!借錢借到沒有親朋好友,所有人都離得遠遠的⋯⋯」「公公婆婆都不在了,有2個兒子,大兒子在上班,30多歲的小兒子則罹患自閉症,需要人照顧⋯⋯」

大概了解病人家庭支持系統與困境後,我移位到病床旁,輕握小陳的手,「我知道,你真的很辛苦!你不願意拖累家人,才選擇自殺,對不對?」「對!」小陳很用力點頭說。

「我的病只會愈來愈糟,不會好起來⋯⋯每次我在家裡喘起來,太太就開始慌,然後一直哭⋯⋯甚至慌到連叫救護車都忘了,還要我提醒⋯⋯」

「即使出院了,也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沒能力工作⋯⋯然後很快又進醫院⋯⋯這樣活著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只會拖累家人,尤其不想拖累我太太⋯⋯我真的不想讓太太這麼辛苦了⋯⋯」

太太趕快回說,「我是心甘情願的,真的不覺得苦啦!」因為喘,小陳一句一句慢慢、斷斷續續的說著,我專注傾聽,不時點頭示意,讓他知道還有人願意聽,可以安心說出心事。

延伸閱讀:
他心跳剩每分鐘40下,竟撐到2週後才走⋯醫:病人會自己選時間走



黑暗中,看見微光

小陳以為他自殺後,對太太是一種解脫,是幫太太解套,從此不必再辛苦照顧他了!殊不知這讓太太情何以堪⋯⋯我同理家屬的感受,「如果你以自殺的方式走了,或許認為自己解脫了,但你有沒想過,太太一切努力都化為烏有,她可能會自責一輩子,因為她沒有照顧好你。你希望太太帶著這樣的心結活下去嗎?」

「現在,我們團隊會盡力控制你的喘,讓你舒服!如果你時間真的到了,不會做插管急救的無效醫療,會讓你自然平靜的走。我相信你太太會祝福你,至少她覺得盡心盡力陪你到平安離開⋯⋯」

小陳點點頭,若有所思。他太太究竟有多辛苦?只能用「夜以繼日」奔波形容——半夜2點從醫院趕去魚貨批發市場買魚,整理載回的魚貨放上攤子後,趕回家做早餐給兒子吃,連小兒子的午餐也備好,再趕送早餐到病房。

先生吃完早餐後,大約早上7點再趕回攤子賣魚;中午賣完魚,趕回家煮午餐送來病房,然後陪先生到傍晚,再回去煮晚餐給兒子吃;趁空檔趕快打掃家裡,梳洗完後,再送晚餐給先生吃,然後留在病房陪先生,順便在旁休息,直到半夜2點⋯⋯

他太太身材嬌小,長得清清秀秀的,很難想像她的雙手關節都腫脹變形了;蠟燭多頭燒之下,黑黑瘦瘦的模樣看來更憔悴了,任誰都會感到心疼,遑論是小陳。

「你放心,我們團隊會幫你的忙,會幫你太太想辦法,會陪你太太。太太半夜離開前,可以向值夜班的護理師說一聲,他們會特別留意、不定時來查房。你若不舒服,就按紅鈴(緊急呼叫鈴),護理人員會馬上來;白天有志工媽媽,還有我,如果太太不在可以告訴我們,我們會來陪你。」我說。

小陳還擔心出院後的照護問題,萬一又感染喘起來,原本精神緊繃的太太會更焦慮,不知該怎麼辦?「你放心,我們有居家安寧,醫師、護理師一星期會去兩次,也有二十四小時的電話可以設定,你太太只要按那個電話,護理師會馬上接聽、馬上幫你處理,你不必擔心。」我說。

聽到這些話,小陳激動莫名,放聲號啕大哭⋯⋯不知有多少辛酸苦楚想傾洩,希望隨著淚水一併流走⋯⋯



生命回顧,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2、3天後,小陳的喘獲得控制,終於可脫離靠正壓呼吸器的生活了。「感覺比較不喘了,有比較舒服喔!」我不時前來探視,鼓勵他放心把身體交給我們團隊。「對呀,舒服多了!」小陳心情不錯的回應。

我們開始閒聊,「你太太很好耶!你怎麼這麼有眼光!你們是怎麼認識的?」一聊起太太,小陳更開心了,他和太太是同學,18歲就結婚了,兩人一起跟著父親做魚貨生意,一起為家庭打拚。起初生意很好,日子過得還不錯,怎奈好景不常⋯⋯

小陳的父親愛賭博,玩六合彩欠下一屁股債。父親生病往生後,小陳其實大可拋棄繼承,可是他認為,「父債子還,天經地義,這個債我願意還!」他們夫妻拚命工作,好不容易還清債款,以為從此脫離困境;然而,竟被生意伙伴倒債,債務愈滾愈多⋯⋯所有親朋好友都拜託過了,就連太太娘家人也幫忙,但最後大家都害怕見到他們,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我這麼打拚,卻一直還債,到頭來人財兩空,債還沒還清,身體就壞了。我這一生真的很失敗!」小陳說著說著,還是有一點喘,話題一轉,「我是不是可以趕快離開,如果能安樂死就太好了?!」雖然小陳不再有自殺的念頭了,卻難免鑽牛角尖,有時覺得這般受苦沒有意義,不如安樂死算了。

我說明,目前台灣「安樂死」不合法,沒辦法安樂死。還有,「如果你安樂死,太太也會難過的,因為你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自己中止生命,猶如自殺一般!現在太太說話,你還能回應,更何況你意識十分清楚,沒有昏迷;想想,你太太可以眼睜睜看著你喝了一杯藥,就這樣離開了嗎?」

「雖然醫師無法讓你完全不喘,但至少成效也出來,你也感受到沒那麼不舒服了,對不對?如果真的最後無法控制,醫師也可以讓你睡著離開⋯⋯所以,何不把握這段時間好好陪伴太太,我們也會陪你!」小陳點頭說,「好」!

其實,受不受苦,往往非關病痛本身,而是和我們面對病痛的反應或態度有關。或許小陳藉由生命回顧,可以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我知道你很努力,只是時運不好而已!沒人能一輩子都順順利利的,每個人生或多或少都有缺憾——有人事業成功,卻婚姻失敗;有人家財萬貫,想求子而不可得⋯⋯老天爺很公平,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不要只看到失去的,應該想想你還擁有什麼?」

「你生病負債,太太仍不離不棄,對你這麼好,從來沒有怨言,甚至還肯定你、這麼愛你,別人可不一定能遇到這麼好的太太!而且你的努力,太太都看見了,大兒子也努力上班幫忙還債,有空也會照顧媽媽的生意,很孝順!」

「對,對,我知道!」小陳一直點頭稱是。「你父親的債,其實可以不用還,你卻二話不說一肩扛下,不希望父親往生後還遭人唾罵。可見你不是背信忘義之人,而是有擔當負責任的好漢,更是孝順的人。」

在我肯定他的人生後,小陳覺得有人懂他了,淚水在眼眶一直打轉著。我接著建議,「你可以回顧、思考自己的一生,雖然不順利,但活得精采,並非一無所有。」



無愧,人生沒有白來

由於病情穩定,小陳出院居家安寧,但2、3個星期後,又住進安寧病房。入院2、3天,症狀穩定,小陳對我說,「師父,上一次見面時,您說的話,我回家都有思考哦!」

回顧自己的一生,頗為健談的小陳下結論,「我真的很努力,沒有為非作歹,也沒有花天酒地,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就是一直工作,一直還債⋯⋯我想開了,我只是運氣不好,時不我予;如果這是我的命,我認命了。」

人生走到此,儘管不如意,至少無愧,小陳終究要釋懷了。

之後,我開始引導小陳和家人預作告別——

「謝謝你,從18歲嫁給我後就沒有好命過,就跟著我打拚。我承接這麼多債務,你無怨無悔跟隨我還債;現在我生病了,還留一些債給你,你沒有拋棄我,還任勞任怨照顧我,又要照顧小兒子。非常感謝你,下輩子我做牛做馬還你⋯⋯」

太太說,「你放心啦,這是我願意的,你一直對我很好,我覺得我是幸福的。你不是不願意做,就是運氣不好而已。夫妻本來就是要互相扶持⋯⋯我不會怨你,這是我的命,但至少兒子很孝順,你不用擔心⋯⋯」

身為父親,小陳覺得他虧欠孩子,也擔心孩子。太太在旁立即說明孩子的現況,請他放心。我表示,「你的努力,孩子其實也都看在眼裡的,不會怪你。」

「爸爸對不起你,我真的很努力,想要給你們過好日子,卻沒有做到,還讓你那麼辛苦。你要照顧好媽媽和弟弟⋯⋯爸爸也要謝謝你⋯⋯」小陳向大兒子說。大兒子說,「爸您放心,我會盡力照顧媽媽和弟弟。」

最後一次探視,小陳悠悠說著,「我已經盡力了,人生算沒有白活。太太對我這麼好,孩子也懂事,已經滿足了。縱使人生有那麼多坎坎坷坷以及不滿,我看淡了,也都放下了,時間到了,該來的就來。」

走到生命的盡頭,驀然回首,小陳在苦難中看見自己、肯定自己的人生,坦然平靜的面對生死,安詳迎接來生⋯⋯

(本文摘自/陪你善終:跟隨臨床宗教師走入靈性困擾與靈性照顧之旅/三應書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