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321 10:19:12)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縱谷跨域書院於3月20日邀請到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張家群博士到東華與同學們交流,分享自己在擔任心理師的看見與學習,並給予同學們相關實習單位的發想。張家群博士是科班出生的臨床心理師,在大學的求學階段是以西方體制、科學基礎、實證主義醫學與治療為主的學習臨床心理,在碩士畢業後也成功地考到心理師執照,開啟了20年的諮商歷程,但在工作、遇見一個個不同的病人後,不斷地自我反思與探索自己到底可以為世界帶來什麼,最後決定不惜辭掉工作,到高師大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攻讀博士,最後到了大學擔任教授。
「同學們對心理學的想像是什麼?」張家群博士穿梭在學生中詢問到。而聽講的同學們熱烈的互相分享著不同意見:「能夠了解各種不同人的想法,並對溝通有幫助」、「心理學可以讓人更深成的認識自己和別人」、「在不同學術上都可以使用到、科學的、有系統的研究」 「對你來說,幸福是什麼?」張家群博士分享到,而同學們也積極分享自己的經驗,不管是家人間、在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同學朋友、抑或是在戲劇治療、音樂治療中遇到的夥伴。心理學的核心為探尋:人是什麼?我要去哪裡?要如何展開自己的幸福人生?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而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因此無法把每一個人套上同一個模板。而這樣的概念用於心理諮商上正是一大學問。
「理解他人」這件事情是很困難的,張家群博士拿著一個藍綠色的水壺,問大家:「這是什麼?」每個人都看到自己所看見的面相,就如同瞎子摸象般。在面對不同的事物、人、這個世界,甚至是對於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只看到片面,會因為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等而產生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接著,張家群博士從佛陀的觀點出發:「如何去認識這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要透過更多交流,去理解不同整個事物的面貌和運行。」
同時,張家群博士也連結到西方學術,呼應皮雅傑的「結構主義」,我們應該透過更多的探索、人生的歷練,一步一步往前走,去了解這個世界的不同面貌,在不斷地探索中更接近世界真實的樣貌,而人之所以可以了解其他人的基本核心,因為我們有相似的經歷、有共同對於世界理解的結構。「探索、思考與詢問,找出屬於自己的路」從之前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狀態,到如今人工智慧的出現,我們更要透過「實踐」,去修養自己,透過理解、反思,去了解自己連結他人,了解自己的幸福,走向「道」;同時,我們也要保有「自主性」去認識自己,但不要過度的執著,並在角色衝突中的人性與自性中找到平衡。
張家群博士表示:「『苦難』這兩個字正代表了我的人生哲學。而我也期望縱谷書院本身就是一個整體的學習,在學校的學習外,同學們更要積極去探索,並培養整合能力,去看見自己與世界。」在問答時間,縱谷書院第一屆同學張宸語積極提問,也讓教授在問答與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跨領域歷程。
講座的尾聲,張家群博士也推薦了幾個適合實習的場所給同學們,並從他的角度講述縱谷跨域書院的核心價值:人本身與環境應該要是結合的、整體的,是傳統文化給出的答案,因此要和不同學科互相關懷,就如同縱谷跨域書院的核心理念:透過學習不同學科,結合、調整自己的歷程,找出屬於自己的路;透過反思、了解自己後,去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最後,洄瀾學院院長兼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主任陳復教授,回應這一場精彩的講座:「張家群博士橫跨諮商與臨床、整合東西方學術哲學。並將東西方的思想融合後成為自己的內涵,這種跨域精神,正是我們希望培養同學具備的人格特質。」陳復院長並頒發感謝狀與手寫書法「苦難」二字給家群老師。
「縱谷學講座」透過一系列高品質的講座,讓東華師生了解不同領域最前沿的學術發展趨勢與跨領域的可能,同時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演講主題涵蓋各種不同的學科領域與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於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等,會邀請國內各行各業具傑出成就的專家學者來演講。縱谷學系列講座於上學期開跑,獲得相當熱絡的迴響,校內師生都給予很大的支持,期待這學期東華師生繼續支持參與講座,讓「縱谷學講座」成為東華的一標誌性活動,進而確立於花東縱谷這片淨土上蘊育而成的「縱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