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議題引發的文章中,該名網友表示自己看不出《台北大空襲》究竟在強調哪一種史觀,並且認為有偏頗的嫌疑存在,議題一發引起討論;後續便有網友發文對這則文章回饋看法,他認為史觀方面覺得很真實、平鋪直敘,並沒有什麼灑狗血或誇大的地方,同時也依據歷史說明一些遊戲內的情節故事,好比為什麼當時為什麼日本警察能與台灣人溝通交流等內容,並進一步分享,遊戲開發商不一定非藍即綠,或許只是要忠實呈現台灣人所經歷過的事。
而針對遊戲中的角色形象,也表示站在遊戲製作方的角度,設計一劇本一定要有一個反派,才能營造出二元對立和緊張對抗的氛圍,並非是淡化處理
這位網友最後表示,台灣在國際上也很難自主選擇要倒向哪邊,而《台北大空襲》正好可以提醒台灣人這點:「國際上沒有哪個強權是仁慈的,當年我們無法阻止外國勢力對我們空襲轟炸,但可以躲避、可以求存。而現在,我們可能政治上不得不依附某些國際強權,但我們還是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台北大空襲》電玩改編自「迷走工作坊」設計的同名桌遊,遊戲背景以1945年美軍轟炸日治時期台灣為歷史背景,讓玩家扮演一位在空襲中父母雙亡的台灣小女孩,在戰爭殘骸中尋找自己失去的記憶和親友。玩家能藉此感受戰爭的殘酷和台人經歷的苦難,遊戲飽含台日文化、本土元素,並以台北許多知名景點作為地圖,如:台灣總督府(現為總統府)、台北帝大病院(現為台大醫院)、蓬萊町大聖堂(已於空襲中炸毀)、艋舺龍山寺。
圖:以二戰台灣為背景的電玩《台北大空襲》已於2月上架Steam,也引發許多史觀爭議,掀起觀點不同的兩派網友論戰。(遊戲廠商提供、記者郭夢迪翻攝)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