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文熹/彰化報導
家是孩子最溫暖的避風港,然而並非每一位孩子都能於原生家庭中健康快樂長大,也因此當家庭發生變故時,寄養家庭便成孩子暫時的港灣,提供孩子安全的保護。彰化縣政府主辦並長期委託彰化家扶中心承辦之「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安置暨寄養服務方案」今年度共有61戶寄養家庭擔任寄養兒少愛的守門員,其中守護兒少滿13年的石富興/羅征麗伉儷及滿12年的蘇政文/廖素雲伉儷,更於今年度榮獲全國績優寄養家庭,將在今年4月北上接受衛福部表揚。
用愛閱讀理解創傷兒少 接納包容多元兒少需求,石富興、羅征麗伉儷平時便相當喜歡小孩,當初看到寄養家庭招募訊息就決定有能力後便要投入這項有意義服務,所以當買了新屋、符合空間條件後隨即申請,積極完訓後於2009年正式擔任寄養家庭。「馬麻,我好愛你喔」、「馬麻,謝謝你煮飯給我吃」、「馬麻,謝謝你陪我看書」,這些寄養童與寄養母親征麗之間看似日常的甜蜜對話,卻是征麗媽媽投入非常多情感後才與寄養童關係能夠如此親密。
用愛閱讀理解創傷兒少包容多元兒少需求 彰化家扶2戶寄養家庭榮獲全國績優表揚
征麗媽媽表示,投入服務前便了解創傷的孩子須投入大量陪伴,但在照顧一段時日後,孩子常因自我防衛和心理創傷而產生的情緒不穩和不信任,屢屢讓夫妻倆感到萬分挫折。這也讓其理解原來光有愛心和耐心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對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將不熟悉的連結轉化成新的關係,待寄養童安心信任後,也有機會與之建立起更親密的關係。而去年底出養至美國的小薇,在出生六個月時便來到他們家中,因小薇心臟進行過手術,為照料小薇的生活,寄養父母兩人繃緊神經不敢大意,隨時注意孩子的呼吸狀況並持續回診。除此之外,更穩定陪伴發展遲緩的小薇至醫院進行治療,熟記治療師提供的教養策略和技巧應用於家中情境,藉此增進孩子的發展刺激。終於在小薇安置滿兩年時,聽見她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媽媽我要抱抱…。」更讓征麗媽媽感動的眼淚撲簌流下。十數年來如一日,羅征麗伉儷總能依孩子的年齡、程度、特質的不同,調整照顧及互動的方式,陪伴著這群孩子們走過傷痛、滿足需求,最後都能重拾燦爛微笑。
蘇政文及廖素雲伉儷,在這12年來一共照顧過21位失依的寄養兒少,兩人擔任志工多年,因朋友分享擔任寄養家庭的經驗,經討論後於2010年決定申請擔任寄養家庭。他們記得曾照顧過一名早產且嚴重發展遲緩的孩子,因體弱瘦小以致原先就讀於特教學校,但在寄養父母評估過孩子的能力其實是可以被訓練後,期待能給他融合教育之機會,透過積極討論與各方管道促成,雖然需花更多時間與心力陪伴,但仍堅持讓孩子就讀一般學校。在這樣的就學安排下鼓勵寄養童促進學習、穩定接受早期療育復健,休假期間也積極地帶孩子外出運動,增加對身體控制能力、粗大動作發展及肌耐力的培養,逐漸增強了孩子的免疫能力,不再像過往一般容易發燒感冒,整體發展狀況進步許多。從孩子顯著的進步中也能見到廖素雲伉儷所付出之心力與照護,才能讓孩子逐漸茁壯與成長。
蘇政文及素雲媽媽自己也持續透過課程與知識經驗累積理解受創孩子的狀態,所以更能涵容看待情緒產生的原因,而不是反射性地回應孩子。她說:「是那個經歷創傷且有自傷行為的高中少女。」依稀記得孩子時常全身緊繃,看似乖巧懂事的她互動與相處起來卻讓人有種距離與隔閡感,由於她的家人常常給予卻未兌現的承諾,長期累積下來的創傷改變了孩子解讀事情的眼光,一句貶低的話語、一個疏忽的眼神,都可能觸發她的害怕恐懼與防衛。夫婦倆持續學習去看見孩子受傷的心,每一分付出都讓他們與孩子有更深的連結,無論是生活中的小小瑣事或腦海裡天馬行空的想像,都會熱情並誠懇地予以回應,深入情境伴隨討論、了解孩子感受、不否定批評,孩子逐漸感受被接納,總是願意開口說得更多,也讓廖素雲伉儷感受到這樣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彰化家扶中心主任王震光表示,兩戶寄養家庭在陪伴孩子的路上,持續精進及學習去看見與理解孩子受傷的心,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在擔任寄養家庭以來兩戶寄養家庭一共照顧過33位失依的寄養兒少,從照顧疏忽導致嬰幼兒疾病體弱之照護到發展遲緩、創傷議題等,都在寄養父母全心照顧下逐漸恢復健康,有效穩定照顧及保護功能、協助受安置兒少各項發展及學習能力建構,兩戶寄養家庭榮獲全國績優表揚,實至名歸。然因現有的寄養家庭逐漸高齡化,而新加入的寄養家庭新血卻遠遠不足,故邀請有熱忱的家庭加入寄養服務行列,凡是年齡介於25-65歲之居住於彰化縣、學歷國中以上且有安全及足夠的家庭空間者,都歡迎加入寄養家庭服務行列,邀請您全家一同成就這件好事。彰化家扶寄養家庭招募專線04-7272085寄養組。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