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巴金森病會遺傳嗎?吃益生菌有助於預防?醫師解答 10 大常見 QA

Heho健康網/謝承恩 2023.03.08 15:00

當家中長輩出現手腳顫抖、肌肉僵直、步態遲緩等狀況時,多數人會以為是正常老化所出現的「老態龍鍾」,不需要特別就醫。專家提醒,當心罹患巴金森病(又稱巴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出現的異常警訊,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病人提早步入失能狀態。

有鑑於民眾對於巴金森病的病識感普遍不足,因此錯失治療的機會,使病程進展快速,提早進入失能狀態,再也無法自在生活。「Heho 健康」募集民眾對巴金森病的 10 大疑惑,並邀請基隆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蘇豐傑來解答。

Q1. 巴金森病會遺傳嗎?

蘇豐傑醫師表示,第一,巴金森病發生的機率約佔 5 至 10 % 機率,加上各國人種不同,基因也不同,研究中有部分巴金森病的特定基因可能存在於外國人種,卻不一定存在於台灣,因此巴金森病的遺傳機率探討並不一定準確。

第二,巴金森病並非是單一致病原因,其中除了基因問題,還有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等等,不是只有特定基因出現就會發病,病人也有可能隨著年紀增加,透過好的運動及飲食習慣,發病時間跟嚴重程度也會隨之改變。

第三,如果家中有二至三等親的家人罹患巴金森病,或有五十多歲早發型巴金森病者,可以多注意保養身體健康。但並不一定需要進行基因檢測,他指出,「有的人可能性格緊張,擔心有遺傳基因而緊張兮兮,反而對疾病不是好事。」

Q2. 發現自己或家人動作無力、反應變慢許多,甚至走路變小步、寫字越寫越小,是否就是罹患巴金森病?

動作無力、反應變慢、走路變小步等症狀,一般會歸類在巴金森症候群,並不能直接診斷為巴金森病,必須由醫師檢查並排除可能的潛在疾病,例如水腦症、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內分泌低下、長腫瘤等都有能造成上述症狀。

如果症狀都排除後,醫師也可以透過病人對左旋多巴藥物的反應,來檢測是否屬於巴金森病造成的問題,但如果用藥後仍無法改善症狀,就需要進一步透過健保給付的左旋多巴檢測和斷層掃描來釐清。

Q3. 怎麼及早得知自己或家人是否罹患巴金森病?有沒有簡易的檢測方法?

在巴金森病的診間或在家中最容易的檢測方式就是定期進行手指操,病人可將右手伸直、手指打開,拇指與食指規律按壓 25 下,再換左手進行同樣動作。

蘇豐傑醫師提醒,如果發現手指按壓速度變慢、停頓,或手指打不開、開合大小改變,都建議至神經內科做進一步檢查。在診間也會觀察病人的走路是否緩慢、表情有無僵硬,並區分巴金森病與水腦症、中風的可能性。

Q4. 巴金森病和失智症有什麼差異?

失智症與巴金森病很容易先後出現,但沒有一定的順序,因此很常被混淆,其中「失智症」又稱為阿茲海默症,指的是智能與記憶功能的障礙,而「巴金森病」指的是動作障礙,病灶的位置不一樣。

但蘇豐傑醫師表示,如果兩者的病程進入後期,那確實會很難區分,因此面對巴金森病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也會請病人要多運動,控制好三高,配合回診,避免頭部外傷發生。

Q5. 有沒有方法可以快速的控制巴金森病的動作症狀?

巴金森病的外顯動作,包含全身僵硬導致走路困難、手拿東西時會不自主抖動、腳無法施力抬起等等,最好的控制方式別無他法,就是服用巴金森病的藥物。

藥品種類包含如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opamine agonists)、左旋多巴(Levodopa)、COMT 抑制劑(COMT inhibitors)、單胺氧化酵素抑制劑(MAO-B inhibitors)、金剛胺(Amantadine)、抗膽激素(anticholinergics)等,需要由醫師根據年齡、病程及控制效果進行評估調配。

其中左旋多巴是最常被使用的藥物,多用以改善巴金森氏症產生的運動困難、顫抖及肢體僵硬的症狀,但也會伴隨噁心、嗜睡、頭暈及頭痛等副作用,長期服用也可能有藥物波動或異動症。

而年輕型或早發型患者則適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可以延緩使用左旋多巴的時機,但要注意可能會伴隨噁心、失眠、無預警昏睡的副作用,因此需要特別留意。

Q6. 巴金森病吃藥有機會痊癒嗎?

巴金森病雖然屬於不可逆的病症,但透過吃藥可以及時改善動作症狀,例如上述的全身僵硬導致走路困難、手拿東西時會不自主抖動、腳無法施力抬起,或非動作症狀,例如憂鬱、夜尿、焦慮等。

由於巴金森病不像感冒一樣吃了藥就會好,但若不控制就容易使症狀惡化,如果能夠及時察覺,並在症狀很初期就吃藥改善,那恢復到與常人無異的狀態的可能性就很高。

Q7. 隨著用藥時間變長,開始出現突然癱軟沒力、無法走動,或身體無法控制的亂動等狀況,是藥物沒效了嗎?該如何避免?

巴金森病隨著用藥時間變長,藥物會開始出現波動,當藥效退去或失效,患者很可能會突然像是沒了電一般,雖意識清醒卻無法自在活動身體,使病人的挫折感加深,藥物劑量、用藥頻率也會隨之加高。

但如果左旋多巴藥物濃度太高,也可能會使病人出現「異動症」,會產生無法控制的身體顫動,需要旁人隨身照顧,或需要設定好鬧鐘定時進行服藥。

他提醒,這兩者症狀都特別容易在病程中後期發生,需要與醫師討論用藥狀況,應該要用長效型或短效型藥劑,並做好藥物反應紀錄。一般年輕型患者會使用長效型的多巴胺促效劑藥物,年紀大則多使用短效型的左旋多巴胺藥物,但需要注意副作用會有自控能力變差、性慾變強,容易變成暴食症、購物狂或有騷擾他人的行為。

Q8. 網路上有提到益生菌可以幫助治療巴金森病、維他命 B3 可以預防巴金森病,是真的嗎?

蘇豐傑醫師表示,確實有部分研究顯示,特定益生菌具有保護多巴胺神經元、減緩巴金森病惡化,另外維他命 B3(俗稱菸鹼酸),也有延緩效果,這些營養素也存在於茄子、青椒等蔬菜,若對身心健康無害,想食用並無大礙。

但醫師仍提醒,若經診斷為巴金森病,需要遵照醫囑用藥,並記錄用藥日記與狀況,根據病況與醫師討論藥量頻率,不應擅自停藥,或以其他保健食品取代。

Q9. 罹患巴金森病會讓動作變得緩慢、僵硬,但又不能不運動,有建議進行的運動?

罹患巴金森病會使動作變得遲緩僵硬,醫師多鼓勵用藥搭配運動,但又害怕跌倒。蘇豐傑醫師表示,「每當病人問我可以做什麼運動,我都會鼓勵他們,你能做什麼運動就做吧。」並建議每周維持三天運動習慣,每次可以 30 分鐘。

其中最常見的包含飛輪、瑜珈、太極拳都有動作轉移的姿勢與項目,若身體許可想要快走、跑步也沒問題,但切記要察覺自身的極限,一步步鍛鍊後再提高強度與時間,不要超出體力負荷,導致自己受傷、臥病在床,也得不償失。

Q10. 家人確診巴金森病後因行動不便而封閉自我,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甚至心情起伏不定,變得焦躁易怒,到底該如何和生病的家人相處呢?

蘇豐傑醫師說,對於巴金森病患者的身心問題,最困難的點在於要讓病人能夠接受,並且能遵守醫囑、提升健康習慣,病症就能夠獲得控制與改善。此外,也鼓勵多帶病人去運動,並且訂定共同的目標。

例如一起散步看櫻花、探望孫子等等,一點一點鍛鍊體力,走出戶外,促進身體的喜悅感,對於穩定心情起伏與症狀的改善均有幫助。

最後,蘇豐傑醫師提醒,若巴金森病未能及時察覺,易進展至容易跌倒、長期臥床、失去行動力時,不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更需要耗費大量人手照護,若能提早對該疾病有所認識,就能把握治療黃金期。

看更多巴金森病友經歷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appyparkinsons

文/謝承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行動緩慢、易跌倒、手抖是自然老化?巴金森病 7 迷思破解攻略!

手抖、憂鬱、動作慢,竟是巴金森病作祟!每月 8 號手指操自我檢測及早發現

七旬阿伯情緒不佳、失眠、手抖竟是巴金森病,靠接力用藥緩解症狀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