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說是「慢性疾病」,肥胖的人發生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及高血脂的風險超過3倍。
糖尿病(diabetes)一直是台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在110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糖尿病位居第5名。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以第二型糖尿病為大宗。最讓人害怕的是,若糖尿病友沒有將糖尿病控制好,還可能引起全身性不可逆的大、小血管及神經等病變,產生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以及進而截肢等併發症狀,不可不慎。
調查顯示,20歲以上有超過3成患者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多是出現「三多一少」症狀(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後才有機會就醫診斷。但三多一少的狀況也並非每個人都會發生(血糖很高時才會發生),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胖...
肥胖可說是「慢性疾病」,肥胖的人發生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及高血脂的風險超過3倍。且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40歲以上之糖尿病友近7成有BMI過重及肥胖的情形,男性66.5%、女性66.1%。其中,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BMI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糖尿病友,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者高達6成(女性58.9%、男性51.3%)。可以看出,肥胖和糖尿病有相當大的關連。
另外,美國糖尿病協會(ADA)2015年糖尿病診療標準指出,肥胖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Type II Diabetes)的風險,而第二型糖尿病成因也可能和遺傳、飲食及肥胖有關,有8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因此從此了解,體重控制有助於糖尿病的血糖、血脂及血壓控制。
糖胖症是什麼?
糖胖症是指BMI大於27以上的糖尿病友,其死亡風險甚至提高至7倍!若能將體重減少5~7%,不但可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穩定性,甚至可以減少血糖用藥,減少死亡率和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減重手術能緩解糖尿病?
減重手術透過限制食量(胃縮小手術),及減少吸收(胃繞道手術)的方式,可以有效協助肥胖患者減去超重的體重,減少因肥胖引起的代謝性疾病及負擔。早在1995年的時候,就有學者發現減重手術除了緩解肥胖,也對糖尿病有著很高的緩解率,而後續的許許多多的研究也陸續証實與肯定減重手術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胃縮小、胃繞道 糖友比較適合哪種減重手術?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在2016年糖尿病標準治療指引中確認,減重手術是對糖尿病及肥胖治療的一個重要選項,特別是藥物治療仍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或有許多合併症的肥胖病患。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BMI在27.5 kg/ m2以上的亞洲糖尿病族群,若無法藉由藥物治療達到控制,可以考慮減重手術。
*2022年美國減重代謝外科醫學會(ASMBS)及國際減重代謝外科醫學聯盟(IFSO)共同發表肥胖治療建議的「最新外科治療建議準則」。當中,亞洲標準為BMI> 30kg/ m2、及BMI>27.5-29.9kg/ m2有合併肥胖相關併發症等兩類人,才符合手術治療條件。
2022年美國減重代謝外科醫學會(ASMBS)及國際減重代謝外科醫學聯盟(IFSO)共同發表肥胖治療建議的「最新外科治療建議準則」。
至於糖尿病友建議可嘗試哪種減重手術?在各項的前瞻性的權威研究(如醫學雜誌NEJM、JAMA)中,也証實「胃繞道手術」比「胃縮小手術」有著更好的長期體重維持以及更好的糖尿病治療效果。而在台灣本土研究中也發現胃繞道手術對於肥胖型糖尿病的緩解率高達85~90%。其中的原因,是胃繞道手術後腸內荷爾蒙腸泌素(Incretin)的效果顯著增加,而其中最重要的腸泌素GLP-1(昇糖素類似胜肽 glucagon-like peptide 1)的分泌在胃繞道術後更可增加高達6倍,比胃縮小手術高出許多。這也部份解釋了為什麼胃繞道手術是肥胖型糖尿病治療的首選手術的原因。
【延伸閱讀】減重手術有效瘦身,還能治療糖尿病!?
*什麼是GLP-1?
人體內最主要的腸泌素,是由遠端迴腸及部分大腸所分泌的腸道荷爾蒙。食物會刺激GLP-1由腸道分泌,進而根據血中葡萄糖濃度的上升程度,促進胰臟胰島β細胞之胰島素分泌,抑制胰臟胰島α細胞之昇糖素(glucagon)的分泌,以調節降低血中葡萄糖濃度。由於GLP-1的作用 依賴血中葡萄糖濃度而定,因此很少會引起低血糖的副作用。GLP-1也會抑制屬於周邊器官組織之胃部的排空,並且促使屬於中樞神經之下視丘產生 飽足感,造成抑制食慾及控制體重的效果。
國健署的控糖5招
除了減重手術外,已經罹患糖尿病的病友們,要如何才能將血糖控制好,避免後續併發症?國民健康署提供以下方法,幫助糖友控糖顧健康: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5方法,如體重控制、規律運動、規律服藥、健康飲食、血糖自我監測,幫助糖友控糖顧健康。
一、體重控制
除了透過專業醫師、營養師,進行體重控制;或可利用國健署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提供國、台語免費電話諮詢服務。
二、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建議有150分鐘的身體活動。
三、規律服藥
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若須調整用藥,需根據血糖數值和個人有無不適反應,過量可能導致低血糖,任意減藥則可能造成高血糖。
四、健康飲食
請教醫師及營養師,討論出適合個人的飲食計畫。
五、血糖自我監測
除了定期回診檢查外,更應接受醫療團隊人員所建議之方式監測血糖。
【延伸閱讀】「女性肥胖」跟荷爾蒙失調有關!肥胖分3種,減重良醫的「3大瘦身關鍵」維持良好體態
【延伸閱讀】想消除內臟脂肪,為何「少吃、仰臥起坐」沒用?減重名醫帶你搞懂:改善「內臟脂肪」飲食4原則
責任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