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因應斷鏈風險及人才短缺 逾六成臺灣企業六年內轉型

中央社/ 2023.03.01 15:5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301 15:52:58)PwC Taiwan於2023年3月1日發布《2023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以變應變 逆轉而上》,綜合臺灣216位量化問卷調查及9位深度訪談企業領袖意見,與PwC針對全球105個地區共4,410位領袖意見調查。本調查發現,高達77%臺灣企業領袖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將面臨衰退,創2012年調查以來的歷史新高。為了因應供應鏈中斷和人才短缺,超過六成臺灣企業認為需要在六年內轉型,才能維持企業獲利能力。

主要發現: 1.77%臺灣企業領袖悲觀看待2023年景氣,略高於全球企業領袖(73%) 2.臺灣和全球企業皆認為未來一年的三大威脅:總體經濟的不穩定、通貨膨脹、地緣政治衝突 3.中國大陸和美國仍是臺灣企業最重視的市場 4.因應景氣衰退,75%的臺灣企業已進行產品與服務多元化,六成已降低營運成本 5.72%的臺灣企業已進行減少碳排放的計畫,六成以數據驅動降低氣候風險的策略,或開發環境友善的新產品或製程 6.企業對轉型的迫切性已是全球趨勢,逾六成臺灣企業及近三成全球企業認為需要在六年內轉型,以維持獲利能力 7.為轉型以維持競爭力,逾七成臺灣及全球企業將投資於自動化流程與系統,或在重要領域提升員工技能

臺灣企業領袖調查計畫主持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表示,新冠疫情影響仍持續蔓延,烏克蘭戰爭掀開地緣政治緊張局面,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加速地球暖化與氣候劇烈惡化。在此充滿未知的變局中,「變」是企業領袖必須面對外在環境和內部文化的挑戰,臺灣企業必須不斷地「變」,強化企業應變的韌性,持續轉型,以超越景氣衰退情勢。

臺灣企業對全球經濟悲觀程度 創新高 展望未來一年,77%臺灣企業領袖認為全球景氣處衰退威脅,較2022年的14%大幅增加了63個百分點,創下自2012年調查以來的新高紀錄。認為景氣將提升的企業領袖僅有18%,較2022年的79%大幅滑落。細看個別產業,健康產業呈現樂觀(53%)與悲觀(47%)兩極看法各半,除此之外,各產業看壞今年景氣,尤其工業製造與汽車產業更是高達九成。

超過七成(73%)全球企業領袖亦認為全球景氣將衰退,然而,對區域性經濟則非完全呈現負面看法,最為樂觀者當屬中國大陸,超過六成的中國大陸企業領袖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將提升。印度企業領袖也對該國景氣相當有信心,將近六成印度企業領袖認為印度景氣將提升,主因是印度龐大人口帶來的消費力及生產力潛能。

最重視的市場仍為中美兩國 最擔憂總體經濟不穩定 中國大陸(66%)、美國(63%)依舊對臺灣企業舉足輕重,穩居前兩大重要市場,其次為日本(22%)和德國(15%)。越南(13%)雖然滑落至第五,比去年減少8個百分點,但仍然是臺商的重要海外市場,尤其是工業製造與汽車業、金融服務業和能源及公共資源產業。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之後,越來越多臺商將供應鏈移轉至越南,使得越南從2019年至2022年對臺灣企業的重要性持續上升,並超越德國,成為第四名。而今年,臺商在越南的布局漸趨成熟,除了中美兩國外,轉而將眼光關注於其他市場,例如科技、媒體與電信業更關注日本、德國和韓國,健康產業更關注馬來西亞和日本。

臺灣企業領袖面臨的前三大威脅為總體經濟的不穩定性(57%)、通貨膨脹(54%)和地緣政治衝突(50%),唯獨健康產業例外(其最大挑戰為健康威脅)。這也與領袖們對未來一年經濟前景看法有關。總體經濟的不穩定性、通貨膨脹、地緣政治衝突同樣是全球企業面臨的三大威脅,不過,臺灣企業領袖感受程度更為深刻,較全球企業多出25至26個百分點。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市場暨業務發展長段士良指出,鑒於臺海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國外客戶要求臺商須在臺灣之外設有第二供應點,而中美貿易戰催化下,臺商開始搬遷供應鏈,從中國大陸移至東協、印度,甚至墨西哥。段士良建議,臺灣企業選擇供應鏈落腳地點時,可就供應鏈完整性、基礎設施完備程度、產業發展前景等因素來評估,並善加利用各國提供的租稅或特定產業優惠,留意當地法規制度與行政流程,同時尊重當地宗教與文化。更重要的是,臺商須整體規劃控股架構、交易模式及利潤配置,透過數位化工具協力,優化管理流程,以減少跨國稅務風險。

落實減碳排放 應對氣候風險 31%的臺灣企業領袖認為,氣候變遷是企業經營重要威脅,對成本(21%)、供應鏈(19%)造成影響,以能源及公共資源產業感受較深。全球企業領袖同樣也認為成本(17%)及供應鏈(16%)高度受到氣候風險影響。

企業領袖們對氣候風險的擔憂,已轉變為實際行動。72%的臺灣企業已進行減少碳排放的計畫,六成企業領袖開發環境友善的新產品或製程,或以數據驅動降低風險的策略。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企業永續發展服務副總經理張嘉宏表示,為達成淨零轉型並維持競爭力,企業首要任務是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盤查範圍除了自我營運排放外,更應涵蓋上下游價值鏈間接排放(範疇三)。有了碳排放數據,企業依此基準制定減量路徑。從董事會開始由上而下建立願景目標,確立有效的碳治理架構,並擬定轉型策略,甚至運用核心能力發展新低碳產品或商業模式。此外,企業應每年度定期對外溝通轉型進度與減量成果,同時取得外部確信,才能取得利害關係人信任。

企業對轉型的迫切性已是全球趨勢 臺灣企業感受更強烈 企業除了因應外部威脅,既有營運模式能為企業帶來多久的獲利以及如何轉型,是企業領袖們時時刻刻考慮的問題。根據本次調查,超過六成臺灣企業領袖認為需要在六年內轉型,才能維持企業獲利能力,尤其將近四成(39%)認為需要在三年內轉型。而全球受訪企業領袖認為須在六年內轉型者不到三成,可見臺灣企業領袖對轉型的迫切性較全球更為強烈。

臺灣企業領袖對轉型感到迫切,主要是擔憂供應鏈可能中斷(67%),由於地緣政治的緊張與衝突、美中科技戰開打、市場供需不平衡,使得供應鏈能否順暢蒙上陰影。另外,勞動力或人才短缺(62%)以及客戶喜好或需求的改變(54%)也是影響臺灣企業迫切轉型的原因。

全球企業領袖則認為客戶喜好及需求(56%)、勞動力或人才短缺(52%)是影響轉型迫切性的主要因素,也擔憂法規變動的衝擊(53%)。勞動力或人才短缺、客戶需求轉變,是企業總是在面對的挑戰,這些挑戰的範圍、深度、複雜度均持續擴增,無論在臺灣或全球皆然。

投資自動化流程、提升員工技能 為應對轉型挑戰,超過七成臺灣企業領袖表示將在未來一年投資在自動化流程與系統(78%),或在重要領域提升員工技能(77%),為現在業務所需投資,也為未來商機的新可能而投資。全球企業領袖除了聚焦在自動化流程和系統的投資(76%)、在重要領域提升員工技能(72%),也重視投資於AI和其他先進科技(69%)。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盧志浩指出,臺灣企業領袖認為未來挑戰將會更加激烈,透過轉型才能夠脫胎換骨,重新找到獲利的新方向。至於如何順利轉型,企業應關注數位轉型的ASAP四個重點:第一個A代表人工智慧(AI):透過外部資料與AI機器學習,提供智慧的預測模型與預測結果,提供決策者更好的決策支援。S代表軟體即服務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透過各式各樣的SaaS的應用軟體,企業一方面可以快速引進需要的商業功能,二方面也可以節省與克服初期需要投入的大量資源與成本。第二個A代表採用新的數位思維(Adoption):改變原有方法和流程,重新設計與思考新的數位流程,以提升整體的效益。P代表以人為本(People centric):除了投資數位工具,企業也必須投資員工的數位技能,並營造能孕育數位創新的環境。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董事桂竹安指出,面對人才短缺的挑戰,企業必須創造與時俱進的人才發展策略,規劃一套兼顧知識技能傳授、教練指導回饋,以及實務中歷練學習之「量身訂做」發展藍圖,幫助員工提高其市場價值與自我實現。企業需要同時滿足員工長短期學習需求,並結合企業願景才能為組織鑄造志同道合的人才,抵抗越發嚴重的人才荒。這不但關乎短期的即戰力需求,更是組織能夠建立強健體質、克服挑戰的致勝關鍵。

打造韌性體質 迎向共榮未來 周建宏表示,本次調查結果可歸納出三個重點。第一是企業深切感受景氣衰退,透過降低營運成本,或提供更多元、更有價值的產品及服務做為因應,以度過當前的衰退時期。第二是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的作為,已經具有可量化的成果,意義在於企業採行數位化並產生數據,才能衡量成果並據以長期落實執行。第三個重點是企業認為「變」是必須面對的,採取的策略是流程數位化,並提升員工在重要領域的技能,也營造具有容錯度、包容性的組織文化,以激發人才創意,開闢未來商機,邁向企業永續。

周建宏強調,邁向永續的路上,與企業內部外部攜手合作才能走得更遠,而其中關鍵是「信任」。無論是對投資人揭露有助於形成投資決策的資訊、對客戶即時溝通與回饋,縮短雙方資訊落差,或對內將信任融入日常思維與管理,均能發揮乘數效應,在面臨瞬息萬變營運挑戰時,與各方利害關係人迎向共榮的未來。

本調查執行期間為2022年10月至11月,調查分為量化問卷調查及質性深度訪談兩大部分。量化調查係委託台灣尼爾森愛科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電話及網路問卷調查,共計完成216個成功樣本;質性訪談則由PwC Taiwan合夥人所組成的產業議題與調查訪談團隊,共計向9位臺灣企業領袖及專家進行面對面的深度訪談。更多有關《2023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資訊,請至:http://www.pwc.tw/ceosurve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