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風頭間歇之際,這個冬天,人們將面對免疫負債問題,各種病毒來襲,感冒病患幾乎擠爆門診。感冒除了可尋求西醫診治,也可以找中醫醫治,除了減緩不適,更能為身體建立防護力。
面對感冒入侵,透過中醫師分析病勢陰陽的優勢,不只能調整體質,還能度過秋冬感冒不適,重新建立免疫防護力。
中醫說,「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正氣意旨免疫力、抵抗力,邪則代表疾病。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澤宏指出,一旦受到外來環境變化,抵抗力變差,「邪氣(疾病)就容易趁虛而入,變成感冒」。
人為何會感冒? 粗分為 6 大辨證
根據感冒的樣態不同,可以分為「六淫」,分別為「風、寒、暑、濕、燥、火」,黃澤宏說,「風」為變化快,善行而數變,病勢變化多端且多為陣發性,而「吹風」就是誘發的因子。
常見引起打噴嚏、流鼻涕或「張力型偏頭痛」(俗稱頭風),有時候民眾在室內也可能因冷氣風口直吹,在後腦杓及風池穴等處出現脖子緊、頭暈等情況,都是受風邪所侵,一般秋冬感冒常見「風寒」、「風熱」兩種症狀。
「風寒」者易出現流清鼻水、痰稀白、關節酸痛、喉嚨癢、痰稀、口不乾、身體畏寒、少流汗、全身痠痛,喜熱飲等症狀。「風熱」易出現發熱嚴重、較不怕冷、出汗、喉嚨痛、痰黃不易咳出、口渴、喜冷飲等症狀。
秋冬季節易有「燥」的情況發生,皮膚、頭髮、嘴唇、嘴角、眼睛等部位容易乾燥、乾澀,平時有乾咳卻無痰。若燥熱到一定程度就會上「火」,出現火氣大、嘴巴苦、眼屎、口乾身熱、流鼻血等症狀,皆是受「燥」、「火」 邪所攻。
另外在六大辨證中,「寒」邪會使身體容易有畏寒、手腳發冷等情況;「暑」邪則代表身體悶怕熱、發熱、肢體沉重、倦怠乏力情況,兩者隨著不同季節變化,尤其在夏天感冒時,很常夾雜「濕邪」等多項病症。
一般夏季感冒常見分為「濕熱」與「濕寒」兩種症狀,「濕熱」易出汗、懶洋洋、放屁臭、大便黏稠味道重、面紅耳赤、痔瘡出血、口乾舌燥、嘴巴破、牙齦腫、喉嚨痛。「濕寒」者吃生冷食物或是冰品,易誘發腹瀉,需格外注意。
發燒喉嚨痛優先要區分兩體質
黃澤宏表示,面對感冒出現的發燒、喉嚨痛,須優先區分是「寒」或「熱」,才能夠給出對應的治療方式。
若發現病人在發病時,出現怕冷、怕風、畏寒,穿外套、不喜歡喝冷水,且手足發冷、唇白、語弱、虛弱無力、小腹冷,大小便無臭味者,中醫稱為「寒證,病勢朝陰」。
這一類人即便高燒 41 度,仍不適合用冰 枕或於額頭貼降溫貼片,也不適合吃普拿疼或用肛門塞劑,經中醫辨證後,會開立溫熱藥退燒。常見溫熱性中藥包括人參、黨參、黃耆、茯苓、炙甘草、白朮、防風、桂枝、荊芥、生薑、麻黃、紫蘇等。
相對的,如果病人發病當下發燒身體熱、怕熱,衣服穿不住,不喜歡喝熱水,手足熱、掌心熱、口渴、不惡寒,肚臍小腹熱燙,吃燥熱辛辣食物,則喉嚨不適,大小便惡臭味等,中醫稱為「熱證,病勢朝陽」。
這一類民眾則可用冰枕、貼額頭降溫片,吃普拿疼或用瀉鹽,經中醫辨證後,會以寒涼藥來退燒。一般常見寒涼性中藥包括大黃、茵陳、黃連、黃芩、黃柏、金銀花、白茅根、魚腥草、板藍根、石膏、連翹、薄荷等。
感冒勿亂用清冠一號、普拿疼
「現在所面對的新冠肺炎,以中醫來講其實就是感冒的一種,西醫常見用普拿疼退燒,中醫也有對治感冒的清冠一號」。但黃澤宏說,無論是一般感冒還是新冠確診,若不管體質病勢,全用清冠一號或普拿疼押寶並不正確。
古云:「有病不治,常得中醫」,即生病必須找對專業醫師尋求治療,不要自行盲目吃藥,否則寧願不要治療,以免誤治。如果未順應體質病勢進行治療,很可能會有「中醫越吃 越慢好」的錯覺,甚至會讓病情更加重或惡化。
此外,上述「六淫邪」對應的症狀與治療,受到個人體質、外在環境氣候變化及日常生活 飲食影響,容易伴隨「混搭症狀」,例如有人「上熱下冷」、「裏熱外寒」相互轉換,因此更須信賴的中醫師判斷及治療。
中醫調理忌用飲食摧殘自己
以中醫治療感冒要好得快,與飲食、睡眠、起居作息都息息相關,黃澤宏說,為了幫助體內免疫恢復好調節的功能,除了最基本的睡眠充足外,平時也要減少吃烤、炸、辣、高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避免病毒感染造成的發炎反應加重。
「當身體正在感冒的狀態,就要忌口不要再吃會發炎的東西」。他列舉,鹹酥雞、香雞排、炸雞、起司、披薩、洋芋片一下肚,隔天病人馬上就嘴破、喉嚨痛、口乾舌燥,也有人愛吃薑母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要補身子,結果內含米酒,上火又加重病情。另外熱帶水果也要避免,例如芒果、龍眼、荔枝、榴槤,當心吃了蕁麻疹發作。
另外秋冬感冒若屬於風寒者,可選用辛溫的食物,以發散風寒,如生薑、蔥頭、大蒜、芫荽等,不宜進食冷飲等寒涼性質的食物。若屬於風熱感冒,可選用清淡涼潤的食物,以袪 除風熱,如莧菜、蕹菜、小白菜、粉葛或淡豆豉等。
針對呼吸道症候群,則首要重視「潤肺」,平時可以食用銀耳蓮子湯、杏仁茶,日常菜色也可以多吃含有豐富的膠質和多醣體食物,例如:金針菇、杏鮑菇、山藥、秋葵等食物保護肺臟。
黃澤宏提醒,不同的病人面對感冒的病勢不同,有人往冷的方向、有人往熱的方向,用錯方向就容易使病情惡化,同時進行中醫調理也切記不要千萬不要一邊治療、一邊放縱自己的飲食,反而會事倍功半,更甚者會讓感冒加重,得不償失。
文/謝承恩、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