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蹲下去站不起來?關節炎總共分成5級 治療趨勢1次看

NOW健康/ 2023.02.10 12:02
新聞圖片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許多人在上了年紀之後,會出現膝蓋關節發炎或疼痛的情形。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有15%至20%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不過,關節炎並非都與老化相關,也有可能是車禍外傷、開過刀、過度使用關節等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年輕人其實也有可能罹患關節炎。


關節炎可分2種 退化性關節炎占多數


學仕診所王榮鼎醫師表示,關節炎通常可分為退化性(原發性)、創傷性(次發性)關節炎2種,其中退化性關節炎占多數,主因是年紀大、長期從事負重工作而導致關節退化;而創傷性關節炎則是受車禍、開刀等外力影響,可能年紀輕輕或4、50歲就會發生。兩者都是因為關節內軟骨磨損,進一步導致發炎而感到疼痛不適。另外,較少見的則是因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類風溼性關節炎,多與遺傳有關。


其中,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關節問題以膝蓋退化為大宗,其次為腰椎、髖關節的退化。若以退化性膝關節炎來說,患者初期可能覺得爬樓梯卡卡、無力,之後可能連走在平地都感到吃力、疼痛,甚至會感覺關節緊繃僵硬、膝蓋也伸不直。膝關節附近的肌肉長時間保持收縮的情況下,容易因而產生代償作用,導致膝蓋韌帶鬆弛,可能蹲下去就站不起來。關節炎若沒有好好治療,久而久之,年紀漸長會變得不想活動,導致運動量不足,肌肉萎縮,進而造成肌少症,提高日後跌倒骨折的風險。


關節退化分5級 嚴重恐成O型腿或X型腿


當走路時關節開始疼痛、僵硬,就應該懷疑退化性關節炎上身,王榮鼎醫師指出,臨床上醫師除問診外,會安排X光檢查,來了解關節退化的程度。


▸第0級:膝關節正常、關節間隙無變窄。


▸第1級:疑似關節間隙變窄、且患者有輕微疼痛。


▸第2級:關節間隙輕微狹窄、看到軟骨磨損。


▸第3級:明顯可見關節間隙變窄、多處骨刺。


▸第4級:關節間隙消失、軟硬骨磨損變形,甚至演變為O型腿或X型腿。


治療膝關節炎剛開始可以先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緩解疼痛,建議體重過重應先減重、透過適當的復健治療如鍛鍊股四頭肌群、大腿後側肌群,避免膝蓋過度負重或爬高山,穿戴護膝等,減輕膝關節的負擔及充足休息。如果改善效果仍有限,即可進一步考慮採用增生療法,如高濃度的葡萄糖水,或是高濃度的血小板如:PRP、PLT凍晶,來幫助患部組織修復。


第1、2級關節炎屬於輕度關節炎,王榮鼎醫師建議,如果復健並無明顯效果,也可以嘗試增生療法。例如PLT療法抽血1次,送往實驗室離心分離濃縮,純化出高濃度且穩定的血小板生長因子,即可做多次治療,治療時可以點狀使用,精確在需要修復強化的部位治療,幫助軟骨再生,並讓耗損組織如週邊韌帶同時獲得修復。通常PRP治療後前3天患部會有發炎腫脹的疼痛不適;PLT凍晶治療後修復效果快,疼痛感不明顯。1名70歲婦女罹患右腳退化性關節炎,選擇PLT療法,4次治療後爬樓梯不須用手扶、走平地也不須拄拐杖,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控制體重、適當運動 有助延緩關節退化


抽取自身的血小板生長因子的好處是副作用小,修復效果明顯,但免疫疾病患者或慢性疾病,如:腎臟功能不佳,僵直性脊椎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以及體內正在發炎的患者,較不適宜PRP或PLT凍晶療法。


要延緩關節退化提前到來,王榮鼎醫師提醒,應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平時可多攝取維生素A、C、E、鈣、鎂、葉酸的水果或蔬菜,保健食品如:葡萄糖胺等可適度補充。另外,平時追劇時可坐在靠背椅子,左、右腳輪流抬起伸直,維持10至15秒,連續15分鐘,感覺大腿肌群有痠脹感,有助於增加膝關節強度、延緩退化。


更多NOW健康報導
▸星雲大師受糖尿病所苦晚年定期洗腎 預防應從飲食著手
▸冬天皮膚癢常伴隨這些疾病要小心! 專家提供養護秘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