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王啟儒專欄】從電影《親密》看男性往往比女性更顯孤獨

匯流新聞網/王啟儒 2023.02.08 08:19

王啟儒/健康管理師、資深醫藥公關

由導演盧卡斯東特執導的比利時電影《親密》(Close),榮獲2022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外,並入圍95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讓該片大放異彩備受矚目。該片講述一對一起成長感情深厚的竹馬之交,在進入中學時期因他們形影不離,遭同儕團體嘲笑與毀謗為同性戀,出於自我意識男主開始刻意與朋友保持距離、逃避到疏遠,關係也從密不可分變為漸行漸遠的悲慘故事。

盧卡斯是在閱讀了美國心理學家Niobe Way 的小說《深藏的秘密:男生友誼與情感連結的危機》(Deep Secrets:Boys’ Friendships and the Crisis of Connection),開啟了製作該電影的啟發。Niobe曾自述該書與其經歷有關,在她進入青春期後,感受到友誼的力量,且開始害怕親密的關係,萌生孤島念頭。

該片除了在探討同性間親密關係的恐同症(Homophobia)外,更讓人們省思的是,基於固有文化認知之下,在看待男性之間的親密友誼關係,是否普遍存在無意識地偏見、歧視,甚至連最親密的家人都另眼看待,除稱其無男子氣概外,甚至貼上同性戀的標籤。

在既有的養成教育過程,人們從小被教導男女有別的社會規範,女性較男性更被注重於教養與關係導向,通常被視為感情細膩與柔落的一方。且在社會化過程中,較會鼓勵男性朝團隊或集體活動,建立類似軍旅般肩並肩的友誼關係(Shoulder-to-shoulder Friendships),而非一對一的關係。

刻板文化中,男孩之間的情誼在某個年齡之前是被允許的,然而一旦長大,男孩往往被迫選擇走向群體,這也促使年輕男性始終與感情保持距離的殘酷事實,導致缺乏情感支持、停止關心,慢慢走向孤獨,甚至影響其後人際關係。而男性難以維持友誼的原因有以下4個主要原因:

◆男性傾向於以經驗為建立關係,而非談論感受
◆男性不善於分享
◆男性優先於工作與婚姻
◆大腦結構男女有別

根據美國生活調查中心數據,自1990年以來,自稱沒有親密朋友的人數增加了4倍。在2021年的一項調查中,僅有21%的男性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周內獲得朋友的情感支持,而女性約為41%。而另一項針對近期對朋友說過「我愛你」的調查,男性僅有25%,女性則為49%。數據也顯示親密的友誼關係較以往少,且與朋友交談的次數也減少,對朋友支持的依賴亦降低,甚至失去聯繫,說明社會孤立感和孤獨感倍增。

遠見曾於2020年於國內進行孤寂大調查,數據顯示30歲以下的孤獨感最濃,11–20歲有61.6%,21–30歲來到最高的65.2%,說明我國青少年的孤獨感相當嚴重,而衍生的自殺死亡率在10年內也增加3倍,15–24歲為自殺主要族群占20–25%,且14歲以下自殺人數近年也上升中,男性多於女性1倍。相關研究也顯示,越是富裕的國家,男性自殺數越高。

對此,我們應注重年輕族群的感情脆弱與孤獨感,不論是同性或異性戀,都應尊重同性間的友誼,並健康看待男性感情的脆弱,且鼓勵男性多分享與抒發感情及走向人群並建立關係,培養新的愛好、結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惟有良好的社交網路,並從小便有好朋友相伴,才會讓人活的更長久、快樂及健康,避免成為社會孤島。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王啟儒專欄】韓專家:30至49歲族群將比他們的父母老得更快

【王啟儒專欄】研究證實垃圾食物會增加罹癌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