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臺東分局委託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生態檢核團隊黃上權在會中分享野溪調查工作成果,表示:「調查結果確實發現友善治理後的溪流棲地,具洄游性之生物如黑邊湯鯉、大吻鰕虎、南海沼蝦、日本禿頭鯊、鱸鰻數量與種類較往年有所提升,亦發現瀕危物種-日本鰻鱺出現在中上游河段,可見河段的縱向廊道打通後,溪底質地如:細沙、大小石頭多樣性增加,同時影響溪水流動速度、面積,為溪底不同水生動物帶來更豐富的棲地環境,調查顯示經過友善治理後,更多的溪流棲地能得以恢復成更自然的樣貌,同時也期待本工作能持續延續下去。」
活動中邀請到屏科大土木系陳昆廷助理教授分享「野溪橫向構造物調整案例」,講解如何在兼顧工程與生態的前提下,將野溪治理工程中的連續固床工、潛壩等構造物進行調整,以降低野溪治理工程的水泥化程度,並提升節能減碳、環境友善的效果。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劉炯錫教授則分享過去在東河鄉進行野溪生態調查,提出的友善生態改善方針,亦建立東河鄉社區培力能量以介紹當地多元生態樣貌。會議中亦邀請到配合臺東分局執行友善工程的監造單位,分享其工程治理經驗。
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野溪小組楊坤城召集人提出後續仍需針對棲地恢復進行改善,避免過度設計與過多的水泥工程進入野溪環境。臺東縣青銀共創社會暨環境關懷協會林耿弘理事長更提議未來可建置水權平台,透過各公部門以及民眾共同參與,解決水權分配的議題,進而恢復溪流基流量,營造更友善的溪流環境。
過去臺東分局結合生態與溪流治理工程經驗豐富,更於107年度起在籐橋溪進行生態友善措施歷經四年之久,成果顯著,在生態保育與土砂防治等雙重考驗下兩者得以兼顧,本次活動更希望針對後續籐橋溪上游的固床工等工程調降議題,切入工程、安全、生態觀點,與來自各界的生態關注團體以及當地居民參與,將其各領域專長帶入不同面向共同討論,經由本次公私協力交流活動,當地居民及NGO團體,皆肯定水土保持局與屏科大團隊對於臺東地區溪流生態的投入,並對籐橋溪的未來凝聚生態友善共識。(圖:記者王雯玲翻攝)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