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資料顯示,透析病人每個月平均進行血液透析12至13次,每次得花上4小時,過程中,監測每位病人上百筆的血流速、血壓、脫水速度及脫水量等數值。但透析中低血壓是病人心中永遠的恐懼,也是醫護最擔心、最棘手的問題。奇美醫透過AI低血壓風險預測系統,降低低血壓發生率5.5%,確保病人全安,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醫療資訊研討會、台灣腎臟醫學會期刊與國際知名醫學期刊,也榮獲第23屆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解決方案組標章肯定。
腎臟科主治醫師楊翼寧收治1名59歲黃姓患者,因糖尿病腎病變導致腎惡化,長期於血液透析室洗腎,由於出現洗腎低血壓狀況,乃藉由AI低血壓的風險預測系統回顧病人病史資料。透過AI低血壓的風險預測系統及透析照護指引流程,在低血壓發生前,就給予適當且快速處置,病人得以順利完成洗腎,過程中並無發生低血壓情況。
楊翼寧醫師說明,透析病人每個月平均進行血液透析12至13次,每次得花上4小時。透析中低血壓會造成病人嚴重的不適,如噁心、嘔吐、胸口悶痛、肢體抽筋、甚至意識喪失。也會影響各個重要器官的灌流,常見的有心肌缺血、腸胃道缺血、腦中風及透析血管通路阻塞等,增加病人的死亡率。
楊翼寧主治醫師表示,2020年底,腎臟科與醫療大數據庫、人工智慧運算中心合作組成AI跨領域團隊,導入近7萬筆的透析病人參數資料,透過大數據的演算法分析,研發出AI低血壓的風險預測系統,並制訂透析照護指引流程。此透析低血壓風險預測系統於2021年9月上線,提早找出高風險病人並給予預防介入措施,幫助血液透析病人遠離透析中出現低血壓的危險。
楊翼寧醫師表示,AI低血壓的風險預測系統上線後,經統計和年齡、性別的校正資料,透析中低血壓發生率降低5.5%。相關成果2022年發表於國際醫療資訊研討會、台灣腎臟醫學會期刊與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更榮獲第23屆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解決方案組標章肯定。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