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云湘(自由撰寫人) 電影《錢學森》內有句這麼一段臺詞:『手上沒有劍,跟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 在上個世紀,1970年代初期到1980年代末期,「中華民國-大臺灣」曾經一度發展出核武器,只差那麼臨門一腳,就可以成為「核彈俱樂部」的會員;可惜動作太大(退出國際原子能源署),讓美國有所警覺,並在之後將臺灣研究的相關設備儀器跟資料,通通拆除帶回美國。 因為當時的中國已經完成了核武的研發,正式成為「核彈俱樂部」的一員: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及以色列(否認到底的國家)。其實各位讀者可以透過該俱樂部知道,光是在亞洲區域,就有六個核武自擁國(遠東2個、南亞1個、中亞1個、西亞1個、北亞1個),如果在多一、兩個核武國家,美、英、法等國的壓力可想而知。 「有劍不用」 在國際關係中,現實主義學派的論述為:人是自私的,為了保有自己的利益,所以人與人之間會搶奪、鬥爭;如同國與國之間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或是為了避免其他國家貪圖自己國家既有利益的時候,以武力相互嚇阻對方的侵襲。 這便是筆者在學生時期學到的專有名詞「恐怖平衡」:以強大的武力或震懾力,使另一個國家(組織、公司或個人)不敢輕易的發動戰爭;或是介入兩個國家(組織、公司或個人)的糾紛,以達到調停及和平的目的。 美國,是全世界第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並在二戰末期的日本廣島及長崎進行了威嚇世界的目的。當然,為了避免美國做大,其他有能力的科技大國,也相繼的研究出核武器,為的就是避免一個國家稱霸全球、獨裁統治全世界,影響國際之間的利益。 俄羅斯(蘇聯),為了避免美國做大全球,為了自己成為歐亞霸權,所以研發核武;法國及英國,為了避免馬斯克主義的擴張,為國內帶來革命的浪潮,影響了王家貴族的權益,所以研發核武;中國,為了能夠擺脫清末時期東亞病夫的形象,擺脫蘇聯共產國際的小弟形象,所以研發核武;印度,為了與中國之間建立戰略緩衝區域,為了解決克什米爾的問題,所以研發了核武;巴基斯坦,為了避免被印度滅國,所以引發核武;朝鮮,為了避免被南韓及美國消滅,避免被俄國及中國拋棄,所以研發核武;以色列,為了避免被伊斯蘭世界國家輪番攻擊,避免再次滅國的可能,所以研發核武。 除了美國是為了結束戰爭,其他擁有核武的國家都是為了避免這個、避免那個的原因,導致美國也不得不追加核武的製造。所以,現今的國際局勢,其實就廣義上,也是一種「恐怖平衡」的存在。 「手中無劍」 這個世紀的南韓,如同上個世紀的中華民國,長久以來都處於直接面臨軍事武力威脅的局面,而且壓力的來源(中國、朝鮮)都是核武擁有國。時至今日,每天面對的都是對方大秀軍事肌肉的各項演習,造成國內人心惶惶、影響財政收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國內沒有能夠震懾對方的強大武力的存在。 南韓,希望能與朝鮮達到「恐怖平衡」,如同臺灣與中國,也曾期望藉由「恐怖平衡」來逼迫對方上談判桌,達到某種形式的和平。 但,看事情的角度不能光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也要試著從別人的角度著眼。 全世界已經有9個核武擁有國,而光是管控這些國家,避免其核武技術的持續流出,就讓聯合國不得不依靠常任理事國(同時也是核武國家)的出面調停制止,減緩核武的增加,甚至是銷毀、減低數量,以確保全球的和平穩定。 當聯合國努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怎麼可能還會允許有國家發展核武呢?就算聯合國同意南韓或是臺灣,為了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可以發展核武,美國也不會同意! 因為一個手中無劍之人,為避免被眾人欺負,只能尋求幫助,而代價,就是要當一個稱職的跑腿小弟(像是日本)。簡而言之,手中無劍,只能任憑他人宰割,完全沒有話語權,一輩子當狗。 「和平穩定」 為了維持區域穩定,讓國家財政可以持續獲得盟友的金錢支持,可以有條乖乖的狗可供使喚,也為了避免刺激俄、中及朝鮮,所以美國不會同意南韓將核武部署在朝鮮半島上。 或許各位讀者會有疑問,這陣子美國不是一直企圖引發臺海展開戰爭嗎?那答應南韓的要求,不就可以達成這個目的了? 對的!美國是企圖用戰爭來拖垮中國,就像烏克蘭拖住俄國一樣,藉由戰爭使中國國力退回20年前,以穩住美國全球霸權的地位。 但發動一場區域戰爭,跟動用到核武器,不是一回事!首先,造成的傷亡數量、經濟損失,不會只以數十、數百或是數千萬計。 發動核戰爭,造成的傷害相較於區域代理人戰爭,不僅是時間上、環境上,而是有可能直接造成美國本土被核武攻擊,屆時引來的是世界性的毀滅,這不會是美國想要的結局。(圖片翻攝網路示意圖) 【更多新聞】中華文化及華夏文明/魯云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