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新北教師跨區走讀優質戶外教育路線  探訪臺中母親之河「大甲溪」 

大成報/ 2023.01.26 14:15
新聞圖片

圖說:解說人員說明德基水壩的壩基及發電原理。


(大成報記者張玉玲/新北報導)新北市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日前舉辦「跨縣市優質戶外教育路線交流增能研習」,由教育部國教署中央課程與教學諮詢輔導團隊許彩梁老師帶領中心研發教師實地走讀大甲溪流域,透過跨區走讀與交流,培育及深化教師戶外教育教學核心素養。



圖說:許彩梁老師(左4)解說水力發電排水道之設計。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巿在戶外教育推動上,除積極培育戶外教育專業人才,加深在地化戶外教育內涵外,更鼓勵教師一起走出新北、移地學習,厚實多元豐富的教學資源。臺中市具備文化、自然生態及經濟產業的薈萃,相信透過多元課程、實地探查及參訪學習,可拓展教師對於戶外優質教育的專業知能、創意發想、互動體驗等教學視野,未來亦能提升新北市教師戶外教育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能力。


新北巿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主任顏端佑表示,此次規劃臺中谷關地區與大甲溪流域參訪,實地了解大甲溪與臺灣中部地區在文化演變、農業開墾與其他產業轉換之關係,更能看到先民開發過程、建立臺灣發電系統網之艱辛,以及經濟推動與自然保育兩個對立元素如何取得平衡,讓新北市研發教師在增能的過程中持續深化專業知識,轉化為教學素材落實於校園中。



圖說:白冷圳倒虹吸原理展示與說明。


參與研習的三重高中張雅利老師分享,走訪大甲溪、前往松鶴部落,看到日治時期檜木員工宿舍、火車站,了解大甲溪除作為水力發電外,也曾因水量豐沛而藉水流之力運送八仙山林場之檜木,之後雖因鐵路建置轉以鐵道運輸,直至陸路開發、鐵道功臣身退,卻更能透過大甲溪了解自然環境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發展脈絡與人文變遷。


中平國中范雅玲老師則認為,大甲溪水流的高低落差,是水力發電的機制和平衡環境生態的最佳案例,發電後的用水仍可供給民生、農業及工業用水所需,是天然乾淨的再生水資源。期許將這樣的方法與理念帶回學校,融入環境及能源教育,指導學生在飲水及用電時更加珍惜,也能反思自身如何為大自然做出貢獻。



圖說:講師解說大甲溪五大發電廠位置。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推動戶外教育以「自然、在地、學習」為核心,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4項:優質教育」、「第6項:淨水與衛生」及「第15項:保育陸域生態」,發展具新北特色的戶外教育優質路線,透過跨區交流讓教師共備增能;增廣厚實戶外教育內涵,有助於教師引導新北市學子培養探究戶外、親近自然、觀察思辨的自學能力。 


(照片教育局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