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為保障民眾土地權益,全面推動數值法測繪方式辦理地籍圖重測,2022年在「地籍圖重測三箭齊發」的基礎下,推動「地籍釐整新四計」,辦理農地重劃地區地籍整理數值法測量作業,計畫數涵蓋範圍全臺最多,精準測量,保障民眾權益,地籍整理後免費埋設制式界標,替市民省下每筆4000元鑑界費用。
地政局吳存金局長表示,許多尚未重測的地籍圖,因年代久遠加上現在的地形與日據時期測量的地貌有很大的改變,已不合使用,但地籍圖又是測量的根基,為不讓民眾財產權益受損,於縣市合併後積極辦理地籍釐整作業。
臺中市除配合內政部地籍圖重測後續計畫期程,逐年辦理約1萬筆土地重測外,為加速釐整地籍圖資,乃自行籌措經費於2013年推動「臺中港特定區地籍圖重測」、2016年推動「大臺中地區地籍圖重測」及2022年推動「早期農地重劃區地籍圖整理計畫」,結合中央計畫與市府自行推動計畫,每年約辦理2萬3000餘筆土地,四大計畫同步推行,推行計畫數全國第一、更新圖資進度有感。
地籍圖重測GPS接收儀辦理加密控制測量作業。(圖/臺中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吳存金局長說,數值法測量最大的特色除了不受年代影響保存品質外,精確的數據還能作更多加值應用。過去傳統測量採人工用圖解法方式測量後繪於膠片及圖紙上,但受限圖紙因年代久遠而伸縮、破損,加上人工測量繪圖精準度有誤差,造成過去的資料不僅保存不易且難以判讀。
吳存金局長表示,現行推辦地籍釐整計畫全數以數值法方式測量,採用GPS接收儀、全測站經緯儀測量,經由電腦輔助系統可以測算各點位的坐標,測量成果誤差小,且面積以電腦依照界址坐標計算,地籍釐整後的地籍圖面積、土地權狀面積均與現地相符,圖資成果以數值形式保存,不受保存年代影響成圖精度,確實減少民眾土地使用疑義、紛爭。吳存金局長再表示,測量是技術,部分民眾會排斥做地籍整理,要讓民眾清楚了解法定程序及測量過程,大多數民眾理解後都願意做地籍重測;另一個困難點是,因年代久遠,地形地貌變化大,部分界線人員無法進入,需運用新技術如衛星定位測量儀、無人機等,得到影像,輔助測量作業進行。
地籍圖重測提供民眾免費土地界樁埋設。(圖/臺中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臺中市2011年至2021年間辦理約23萬筆土地重測,2022年創新推動辦理農地重劃地區地籍整理作業,當年就辦理約2萬3100筆重測作業,連續11年獲得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評鑑優等肯定。2022年啟動的10年計畫預計可完成6萬8000餘筆土地重測,2023年預計再辦理2萬1200餘筆土地重測。
吳存金局長表示,經過重測後地籍圖改為數值坐標儲存,利於保管應用,且地籍圖、現況及都市計畫一致,提升後續辦理土地複丈精度,消弭經界糾紛,還有一點是可以「幫市民省錢」,作業期間會免費埋設制式界標,讓民眾節省每筆4000元鑑界費用,每年辦理可節省市民約9300萬餘元。(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廣告)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