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菜頭糕,新的一年才會有好彩頭!」新年在即,慈濟科技大學瑞智憶學苑特地準備一系列的新年應景活動,讓失智症長輩親身體驗。相當於懷舊治療的剪吊飾、摺財神、寫春聯、煎蘿蔔糕,讓過年氛圍只增不減!
從削蘿蔔、刨絲、蒸蘿蔔糕,甚至下鍋煎,全都是失智阿公阿嬤自己動手完成。所謂的懷舊療法,就是強化失智長輩現有的能力,勾起年輕時的記憶。只見阿嬤熟門熟路的,俐落的煎起蘿蔔糕,充分發揮主場優勢!
「哇,這個臭火焦了,快幫我夾起來。」對鮮少下廚的阿公來說,蘿蔔糕不是焦了,就是黏鍋了。深怕被阿嬤嫌棄,只好鼻子一摸,靜悄悄地回到座位休息。不過,反倒是寫春聯,阿公就得心應手,如魚得水!
每年必不可少的寫春聯環節,也比照過去,先將字描邊、畫好圖樣,讓老人家只需用毛筆上色。即使握筆力度不一,就算不小心溢出線稿,也無傷大雅。連假鈔也能摺成財神爺,訓練手指精細動作,又有領紅包的喜悅。
除了好吃的,當然也少不了好玩的!老師和護理系實習學生設計了一連串結合「年年有魚」的剪紙及吉祥話,讓阿公阿嬤動手剪下魚的圖樣,再補上色彩繽紛的魚鱗片。「阿嬤,你這個魚不簡單唷,竟然有兩個嘴巴,魚鱗還是彩色的。」
護理系實習指導教師林孟薇表示,做手工藝最重要的是,介紹作品時,要能凸顯獨特性,因為阿公阿嬤會期待被讚美、認同,就能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護理科五年級學生吳宛蓁表示,讓長輩互相討論作品的特色、分享祝福語,都能增加社交活動,延緩失智情況。
瑞智憶學苑專案助理吳政樺表示,難得全家團聚過年,若老人家意願不高,可多鼓勵一同參與,但也無需強求。建議等一陣子後再詢問,讓阿公阿嬤忘記之前抗拒的情緒,也可避免衝突再發生。
撰稿/蔡淵轅、林冠羽;攝影/蔡淵轅、林冠羽、吳政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