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116 16:38:41)根據PwC《2022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指出,44%的投資人表示,企業應將「應對氣候變遷」列為五大優先事項之一。歐盟也預計在今年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並於2027年正式上路。「碳焦慮」是現今許多企業面臨的轉型情境,未來五年,企業如何在淨零趨勢下,找到碳治理策略?
有鑒於此,資誠(PwC Taiwan)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於2023年1月16日共同主辦「公司治理與永續經營:淨零趨勢下的企業生存之道」論壇,以系統性方式,深入淺出帶領企業實踐ESG低碳轉型藍圖、策略、行動方案,為淨零轉型奠基良好基石,活動吸引逾百家台中、彰化等中台灣企業共襄盛舉。
中科管理局局長許茂新表示,國發會提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為目標,尤其隨著碳定價定調開徵,以出口為導向的科學園區更必須正視衝擊的到來,及早因應以做準備。中部上市櫃公司菁英聯誼會顏德新會長分享,在後疫情時代中,持續強化永續發展為企業主需面對的挑戰!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中所所長徐建業指出,雖然淨零對企業是種挑戰,但也將帶來大規模的轉型投資。將綠色永續納入公司治理中已成為產業整體趨勢,本次論壇中以策略性、數位化為原則,協助企業邁向永續經營。
面對淨零挑戰,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現在資本市場大家關注的不只EPS,而是「EPS+ESG」,這代表著公司治理也要隨之轉型。首要步驟需將永續放入治理架構中,並落實到前線執行單位,她強調:「淨零轉型不是單一部門責任,需要跨部門整合,以及董事會的支持,才能有效率執行。」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中所協理王文儒表示,政府制訂綠色金融3.0,金融業面對國內外永續/綠色金融趨勢壓力,需承擔的碳排以及投融資減碳考量,不但要強化治理,更要與投資企業有更多互動與討論,企業則可利用機會,獲得更多資金管道,降低資金取得成本,成為企業轉型商模資源。
在淨零轉型布局上,制定可視與可追蹤的碳治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副總經理柯方甯認為,碳對企業來說是風險也是機會,企業布局因應策略時應朝著兩個面向進行,第一是由外而內,了解國際趨勢與客戶期待,檢視如何以企業核心技術發展新的綠色商業模式。第二是由內而外,由企業領導人發起韌性文化,建構碳足跡與內部碳定價等管理行動,並鼓勵將減碳績效納入考核與獎勵,提升企業碳風險應變能力。
碳盤查作為淨零轉型的第一步,牽涉到許多高複雜度的計算與資料整合。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陳世祥說明,資誠推出數位化工具「碳追蹤管理平台」(Emissions Tracker),遵循國際標準框架,提供安全可靠的中央資料庫,蒐集來自營運和價值鏈中來源系統的定量和定性碳排放資料,透過系統上傳整理自動化蒐集和管理,確保報告中資料來源的品質和透明度,協助企業追蹤減碳計畫。
身為全台第一家加入RE100的電聲廠商,美律實業處長金京國分享,公司很早就開始關注重視全球性的環境議題。2007年即著手自主碳盤查,從產品設計、原物料採購、產品製造及產品行銷與服務,皆融入綠色思維,並進行關鍵供應商永續管理,確保產品符合綠色要求。
台達電子企業永續發展部專案經理楊曼瑜分享,台達以電力電子核心技術為基礎,積極開發低碳創新的產品方案,同時透過落實自主節能、導入綠建築及全面能源管理等,並成為RE100金級會員推動再生電力,幫助台達邁向 SBT淨零排放新目標。
李宜樺強調,碳邊境調整機制帶來的碳貿易戰,將直接影響財務績效,加上國際品牌廠要求供應鏈配合淨零碳排,可以說「沒有ESG就沒有資金、沒有訂單」,制定永續策略、落實低碳策略,才是企業淨零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