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膝關節置換手術自1968年問世,直至1980年代已成為一項非常成熟的手術,安南醫院關節照護中心主任方彥博表示,如今膝關節置換手術失敗率低,不僅術後可以滿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民眾更從追求「耐用度」漸進發展到講究更好的「功能性」,新一代人工膝關節也因此應運而生。
方彥博主任進一步說明,往日接受膝關節置換的民眾通常較年長,對於膝關節的功能及使用度並無過高的要求。近年來,國人膝關節炎發病與接受膝關節置換的患者逐漸年輕化,因此在膝關節置換後的期望不僅僅是「用多久」,而是「多好用」。根據統計,近1/3患者於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會感到膝關節不自然,且可能併有僵硬感、局部疼痛或彎曲不易等困擾。
有賴於科技進步,符合民眾預期的「客製化」膝關節──新一代全膝人工關節因而誕生,採用大數據與機器人模擬技術,於設計上提供最齊全的尺寸選擇,還原人體膝關節解剖形狀及功能,降低疼痛發生的機會。
方彥博主任以安南醫院採用的新一代人工膝關節為例,比起傳統人工膝關節,提升了關節植體的設計及耐用性,讓關節的使用年限大幅增加。此外,其特色「維他命E墊片」的好處,在於保有較強耐磨度的前提下,提升機械強度與抗疲勞效能、減少關節「脆裂」的發生,達到長久、穩定之效用。與一般襯墊相比,可降低約96%磨損程度、提高約36倍抗剝落效能,故在正常使用情況下,需再置換的機率極低,對有膝關節炎困擾的長青樂齡患者來說,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長期受雙側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的66歲的葉女士,便是透過友人介紹來到安南醫院求診。方彥博主任依據多年臨床經驗,考量葉女士在接受膝關節手術的患者中是屬於較為年輕的族群,因此建議她置換新一代人工膝關節。在方彥博主任採用不破壞股四頭肌的微創入路與毋須拆線的皮下縫合術後,葉女士翌日便可下床復健。
方彥博主任提及,雖然葉女士進行雙側膝關節置換手術,但血色素僅下降0.9單位,足見失血量少,且大約一週便可自由行走,上下樓梯也感到比往日輕鬆。方彥博主任補充,正因為使用了客製化的膝關節系統,患者才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尺寸,相對術後的滿意度就大幅提升。
方彥博主任強調,全膝關節置換術在臺灣已經行之有年且斐然有成,而新一代人工膝關節引進後,不僅全膝關節置換術擁有更多尺寸選擇,患者雙膝人工關節也可以達到更好的活動耐用度及功能滿意度,尤其未來亞洲女性植體尺寸不再需要將就,可說是女性一大福音。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