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院長接見西班牙國會眾議院衛生委員會主席羅美洛訪問團一行

藍雀新傳媒/ 2023.01.11 21:48

游錫堃: 兩國享有近400年歷史情誼 未來也將持續以民主自由之普世價值深化合作(記者邱水文攝影)

記者陳玉柱立法院報導

游院長今(11)日上午在吳怡玎委員、邱泰源委員、陳以信委員、邱臣遠總召、王婉諭委員、林志嘉秘書長、周雅淑顧問、孔秉杰處長、西班牙商務辦事處Euba處長、外交部蔡明彥次長等人的陪同下,接見西班牙國會眾議院衛生委員會主席羅美洛(Rosa ROMERO SÁNCHEZ)一行。

游院長首先代表台灣國會表達竭誠的歡迎,並表示台灣與西班牙雖然相隔萬里,歷史上卻有著深厚的淵源,早在1626-1642年,西班牙人就曾經統治北台灣,當時西班牙人興建的「聖多明哥城」,後來輾轉在附近重建為現在淡水的紅毛城。西班牙人在北台灣的16年中,兩國先民之間有著綿密的交流,包括傳教、語言、通婚等,人類學與基因學者曾經研究發現,台灣人中有一些人具有西班牙的血統。因此,今天大家共聚一堂,就像是跟自己的親戚見面,倍感親切。

游院長提到,西班牙眾議院在去年10月6日提出友台議案,最後表決通過2條聲明:「一,西國眾議院重申中國與台灣之關係,應在不具壓迫性及具備民意基礎上展開建設性對話;二,西國眾議院強調反對任何破壞台海現狀之單邊行動」。西班牙眾議院在中國的干預和打壓之下,能夠通過以上聲明,他要代表台灣國會向西班牙國會的義舉表達崇高的敬意。

游院長也提到,台西兩國都歷經過相似的威權統治命運,兩國人民都曾經為了追求民主與自由犧牲奉獻、不屈不撓。1978年,西國獨裁政權正式結束;1986年,台灣衝破黨禁,翌年解除戒嚴,走上民主轉型的道路,逐步奠定今日的民主果實。也正因為兩國命運相似,都珍惜如今各自擁有的民主制度及多元公民社會,在這樣的基礎上,相信未來台灣和西班牙的交流互動,一定能更加深入,更加廣泛。

游院長接著提到,台灣與西班牙共享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與台灣相反的是,中國是一個威權體制的國家,經濟崛起後,無法擺脫其傳統政治思想的影響,高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天朝心態,對內壓迫、對外擴張,不只造成印太地區的緊張,也對全球和平產生巨大威脅。最近,中國再度引用《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及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妄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游院長強調,以上兩個宣言都只是表達二戰期間美、中兩國的戰時意願書而已,二次大戰後由全球49個國家共同簽訂並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的《舊金山和約》,才是正式處理台灣地位的國際法律架構。

游院長說明,根據和約第2條,日本放棄台灣、澎湖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內容並沒有提及台灣的主權歸屬,自然不能宣稱台灣的主權隸屬於中國,所以「埃及之盟雖有諾,金山和約更高程;兩邦本就無瓜葛,莫用屬中欺眾生」。其後,台灣經過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三度政黨輪替,依國民主權與聯合國憲章民族自決原理,早已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根據國際法,台灣、澎湖不屬於中國;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台灣絕非中國的一部分,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是鐵錚錚的事實。而1972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案,只處理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決議全文隻字未提台灣,不但未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更未提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游院長最後再次感謝西班牙對台灣的支持,基於台西兩國共同信奉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及397年來的歷史淵源,期許兩國未來能更加深化彼此的合作與交流,一起為國際和平穩定做出更多貢獻!

羅美洛團長致詞時代表西班牙國會眾議員訪團向游院長及立院團隊表達最深謝意,也感謝中華民國政府此次的邀請。她說去年西班牙國會通過兩項聲明,在此基礎上,他們認為台灣跟中國應以良好且具建設性之對話,來解決兩岸議題。西台有將近400年歷史淵源,她深信及肯定台灣可以為西班牙及全球分享許多經驗,同時尋求更多合作機會、深化互動,尋找進一步雙邊貿易與成長的機會,並分享彼此信仰的自由民主價值。

吳怡玎委員致詞歡迎來自西班牙的貴賓,她認為台西有很多共同之處,例如人民都相當熱情,她也認為兩岸議題需雙方良好且具建設性交流,這樣對各國人民都好。同時她很關心能源發展,台西都是陽光很充足的地方,對於太陽能發展很有助益,希望未來有機會在再生能源及能源政策上有更多互動。

邱泰源委員致詞時表示,他身為環衛委員會委員也是一名醫師,要感謝西班牙醫師會對台灣醫療在國際間的支持,台灣醫師是強大的團體,對全球醫療貢獻良多,而世界醫師會去年通過決議文,支持台灣參加WHO及相關國際會議,獲得高票通過,他要藉此對西班牙醫師會表達最大的感謝,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交流機會。

陳以信委員致詞表示他代表國民黨團及朱立倫主席歡迎訪賓,國民黨設有國際部,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拜訪國民黨。續表示本次訪團以西班牙國會在野黨為多數,國民黨目前是台灣最大在野黨,監督政策及爭取政權是在野黨的任務,他提到去年台灣地方政府選舉國民黨獲得四分之三的席次,未來可以多加交流這樣的經驗。也表示西班牙農產品在台灣很受歡迎,未來希望也有更多合作並至西班牙訪問。

邱臣遠委員致詞代表民眾黨及柯文哲主席表示歡迎,他過去擔任世界台商總會秘書長期間曾到訪西班牙,對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城市文化美學及藝術印象深刻。他認為台西除了醫療發展外,包含城市美學、地下水道、傳統市場轉型等都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說對於兩岸議題民眾黨有三個想法,第一台灣需要國際更多友人;第二應提升國內全民國防意識;第三增加台灣在全球的經濟韌性,他藉此機會希望西班牙議員們能把這個想法帶回國內,讓更多國際朋友支持台灣。

王婉諭委員致詞表示,她代表時代力量歡迎訪賓參訪台灣立法院,很高興以自由及民主精神跟訪賓交朋友,同時期待有更多人認識台灣、理解台灣、支持台灣。她表示台西除了正式外交關係外,國會外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包含兒少福利及人權議題、文化、教育,經濟及科技層面深化也是方向之一,希望未來有機會到西班牙互訪,有更深化的互動。

隨後雙方就能源政策、氣候變遷、經貿關係、觀光文化等議題進行交流,於互贈禮品及合照留念後,於12時30分圓滿結束會談。

游院長接見致詞全文如下:

羅美洛(Rosa ROMERO SÁNCHEZ)眾議員、艾斯畢諾薩(Iván ESPINOSA)眾議員、德歐拉諾(Jaime DE OLANO)眾議員、塔爾諾(Ricardo Tarno Blanco)眾議員、阿隆索(José Ángel ALONSO)眾議員、雷格納(Juan Diego Requena)眾議員,西班牙商務辦事處Euba處長,本院吳怡玎會長、邱泰源委員、陳以信委員、邱臣遠總召、王琬諭委員、林秘書長、周顧問、外交部劉副秘書長、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先生:大家好!

有機會與遠道而來的各位貴賓認識,感到非常榮幸。在此謹代表台灣國會向各位貴賓表達竭誠的歡迎。台灣和貴國雖然相隔萬里,歷史上卻有著深厚的淵源。早在1626-1642年,西班牙人就曾經統治北台灣,當時西班牙人興建的「聖多明哥城」,後來輾轉在附近重建為現在淡水的紅毛城。西班牙人在北台灣的16年中,台灣和西班牙先民之間有著綿密的交流,包括傳教、語言、通婚等,人類學與基因學者曾經研究發現,台灣人中有一些人具有西班牙的血統。因此,今天大家共聚一堂,就像是跟自己的親戚見面,甚感親切。

去年10月6日,貴國眾議院提出友台議案,最後表決通過2條聲明:「一,西國眾議院重申中國與台灣之關係,應在不具壓迫性及具備民意基礎上展開建設性對話;二,西國眾議院強調反對任何破壞台海現狀之單邊行動。」貴國眾議院在中國的干預和打壓之下,能夠通過以上聲明,在此要代表台灣國會向各位的義舉表達崇高的敬意。

台灣和貴國都歷經過相似的威權統治命運。而且,我們兩國人民都曾經為了追求民主與自由犧牲奉獻、不屈不撓。1978年,貴國獨裁政權正式結束;1986年,台灣衝破黨禁,翌年解除戒嚴,走上民主轉型的道路,逐步奠定今日的民主果實。正因為我們兩國命運相似,也都珍惜如今各自擁有的民主制度及多元公民社會,在這樣的基礎上,我相信未來台灣和貴國的交流互動,一定能更加深入,更加廣泛。

台灣與貴國共享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與台灣相反的是,中國是一個威權體制的國家,經濟崛起後,無法擺脫其傳統政治思想的影響,高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天朝心態,對內壓迫、對外擴張,不只造成印太地區的緊張,也對全球和平產生巨大威脅。

最近,中國再度引用《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及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妄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要在此強調,以上兩個宣言都只是表達二戰期間美、中兩國的戰時意願書而已;二次大戰後由全球49個國家共同簽訂並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的《舊金山和約》,才是正式處理台灣地位的國際法律架構。

根據和約第2條,日本放棄台灣、澎湖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內容並沒有提及台灣的主權歸屬,自然不能宣稱台灣的主權隸屬於中國。所以「埃及之盟雖有諾,金山和約更高程;兩邦本就無瓜葛,莫用屬中欺眾生。」其後,台灣經過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三度政黨輪替,依國民主權與聯合國憲章民族自決原理,早已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根據國際法,台灣、澎湖不屬於中國;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台灣絕非中國的一部分,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是鐵錚錚的事實。

至於1972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案,只處理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決議全文隻字未提台灣,不但未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更未提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再次感謝貴國對台灣的支持,基於台西兩國共同信奉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及397年來的歷史淵源,期許兩國未來能更加深化彼此的合作與交流,一起為國際和平穩定做出更多貢獻。最後敬祝各位議員先進旅途愉快、平安順興!

一一一以下空白一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