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台灣消失最快的職務,你上榜了嗎?吳淡如告訴你「1方法」避免淘汰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3.01.05 09:00


你是否曾經想過,當我們的工作被取代、甚至憑空消失的時候,我們還能做什麼?以Podcast節目《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再度翻紅的作家吳淡如,於《人生實用商學院》一書中提及,這個世代不要只為了錢而工作,請用學習來提升自己,不要急著增加蠅頭小利,要擁有與時俱進的能力,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淘汰。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疫情剛開始時網路上流傳一個笑話:隔離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老闆發現就算你不在辦公室,公司一點也不受影響時,這才是最可怕的。疫情後,有不少人被迫失業。大部分還是跟業種有關,比如對旅遊服務業來說,這個冬天還真是漫長。

衡量國家經濟好不好,失業率是指標。景氣好,企業就會招募更多員工,失業率降低,大家都能賺到錢;相反的,景氣不好,企業經營不下去只好裁員,失業率就會上升。但統計數字背後,其實還有一些眉角,尤其現在勞動型態已有大幅的改變,誰是失業者?除了我們一般認知的沒工作的人,也可能指的是在家工作的自由業者,有些人退出上班族行列變成自己接案或網紅,但收入可能更高;當紅YouTuber也可能被列入失業者,不過他們的收入或許比99%的人還高。

延伸閱讀:
不用羨慕「富二代」投胎技能點滿!吳淡如教你「9個習慣」變有錢

在後疫情時代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經濟成長率雖然在疫情當下重挫,但是反彈也很快,不少國家甚至股市創新高,但是就業人口一直沒有上升。在人力銀行的大數據統計裡,列出了幾種消失中的職務。因為它是用「百分比」來統計的,這些職務本來的從業人員就不多,所以似乎沒引起太大震撼。不過這些職務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中都曾經是鐵飯碗。

在我看來,它會因IT進步和「平台轉移」而不再被需要,換句話說就是「時代變了」!在這份資料裡,我會分析我從中得到哪些啟示,但是有一件事情請你要先記住:時代改變得很快,這7個職務背後,也許正還有700個工作,是未來很有可能「被」消失的。
 

「消失的產業」有沒有你?




延伸閱讀:
別只羨慕有錢人的成功!吳淡如教致富「1關鍵」:先問自己想做什麼



不要當抗拒時代浪潮的人

什麼叫被IT進步淘汰?報社有很長一段時間,用的都是鉛字排版。當時他們很重要,甚至比記者還大。記者稿子常寫到很晚,隔天就要出報,得有人來把記者的手稿排成鉛字。時間有限,必須排得又快又準確,老手的薪水很高,也有權力對寫太慢的記者叫囂,以前我服務的報社,還曾看過一家人都靠排鉛字維生。

90年代開始,報社要求記者用電腦打字寫稿,當時還是有記者抗拒電腦打字,甚至有堅決不學的「大記者」。後來所有記者和編輯部都會用電腦排版,鉛字排版工人當然就不必存在了,排多快都沒用,那一整個家族都失業了。

隨著AI愈來愈成熟,被取代的工作會愈來愈多。只要是高度標準化工作,可以重複的工作被AI取代的機率就愈高。其實需求並沒有消失,只是換了地方,就像電台主持人。但是自媒體的Podcast興起了,只要你的聲音受歡迎、談話有內容或有趣,仍然會找到發揮才能的空間。

而且這些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比較不被政策限制,獲利模式也更多元化了。只要符合平台規則,獲利空間更有彈性。自媒體發展蓬勃,傳統主流媒體已經變成觸了礁的鐵達尼號,雖然一時沉不下去,但也不會再度輝煌的浮出海面航行。老兵不死,但一定慢慢凋零。

同樣的,派報生的需求也將愈來愈少,因為實體報社紛紛倒閉,現在每個企業都發展新媒體,投放廣告更有效率。傳統媒體輸給的不是同業,而是新科技。所有的平台轉型就跟歷史上的革命一樣,都是被外部革命推翻,成為時代的眼淚。很難從內部改革而進化。



工作會消失,但能力不會

沒有功用,就領不到錢。很簡單的道理,未來可能不會再有「可以混到退休」的工作。雖然舊的產業、企業或職位會被淘汰,但是有一種東西不會,那就是能力。不管你做的是全職工作還是兼職工作,有某種與眾不同的能力很重要。你在工作過程不能只累積薪水,累積單一技能,你還要培養多元的技術,不時得注意、學習新技能。

請不要只是為了錢而工作,請用學習來提升自己,不要急著增加蠅頭小利,要擁有與時俱進的能力。所有問題都是預防勝於治療,當你看到自己的工作正在消失才做調整,都已經有點晚了。請保持成長心態,當時代轉變,不要抗拒改變。如果你真心喜歡這個行業,那就好好磨練經驗鍛鍊創意,培養多元能力,就算你自認沒專長,若能夠讓顧客感覺遇到你真溫暖,你也會變成戰勝AI的人!

(本文摘自/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時報出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