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 40% 的中風倖存者患有「失語症」,這是一種由腦血管意外引起的語言理解或語言產生困難,在這些病例中,有一半人的語言障礙在中風後一年仍然存在。
根據一項近期發表於《大腦通訊》(Brain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失語症對中風倖存者的日常功能和生活品質有廣泛的影響,並容易導致社會孤立,此項研究是第一個有家庭照顧者參與康復並評估患者心理健康的研究。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的研究人員發現,以唱歌為基礎的團體康復課程,可以支持患者的溝通和語言產生,即使在中風的慢性階段也能增加社交活動,參與研究的家庭照顧者所承受的負擔也顯著減輕。
先前的研究已經確定,即使是嚴重的失語症中也可以保留唱歌的能力。然而,將唱歌融入在失語症康復中,特別是合唱,尚未得到廣泛研究。此項研究招募了 54 例腦損傷和慢性失語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顧者,參與者被隨機分為 2 組,除了標準照護之外,在研究的前半段或後半段接受 4 個月的唱歌培訓。
團體歌唱訓練可增強失語症的口語溝通
除了語言治療外,研究也利用了各種各樣的歌唱元素,如旋律語調治療和平板電腦輔助歌唱訓練,將其用於失語症的康復。在旋律語調治療中,患者透過音樂旋律和節奏逐漸練習語言,從歌唱發展到語音反應。
在這項研究中,康復課程由訓練有素的音樂治療師與合唱團指揮領導。與標準照護相比,唱歌改善了患者的日常交流和反應性語音產生,且這些變化持續了 9 個月。這項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表明基於團體的多元素歌唱訓練可以增強慢性失語症的溝通和口語生成,並改善患者和照顧者的心理健康。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以唱歌為基礎的團體課程應該用於醫療保健,作為失語症康復的一部分。除了語言與唱歌培訓外,基於團體的康復療程也為患者及其照顧者、家人提供了同伴支持的絕佳機會。
文/孫珞軒、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