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免疫風濕疾病遺傳問題多 精準健康照護助妥善控制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2023.01.04 09:00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家人有免疫風濕疾病,我也會有嗎?」這是許多病患家屬最常見的疑問。臺中榮民總醫院日前舉辦「2022年免疫風濕疾病病友會聯合大會」,現場邀請院內多位專科醫師提供最新治療新進展及生活建議,並解答各種疑難雜症。

免疫風濕疾病種類多 這可能是危險因子

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指出,免疫風濕疾病的種類複雜,各疾病的症狀表現、治療方式都不同,其中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為最大宗,其次是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硬皮症、皮肌炎。

遺傳是免疫風濕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許多病友的家人不免擔心自己是否也會罹病?黃文男舉例,家族中若有人罹患紅斑性狼瘡,一等親罹病率約10%,若是同卵雙胞胎,罹病率增加為40%;而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他免疫風濕疾病,也都有類似情形。

「不是有免疫風濕遺傳基因就會罹病!」免疫風濕科陳信華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具有HLA-B27基因,但不代表父親罹病,孩子一定會罹病,目前也不建議透過篩檢找出遺傳基因,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已發病、有症狀卻不自知的病患。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例,體內從剛開始產生抗體到關節發炎,再到有症狀就醫,平均確診時間需耗時約3~5年,甚至有發病10多年才被診斷的個案,若能及早診斷,就能妥善控制疾病。

屬多基因遺傳病 透「精準健康照護」制定個人化醫療

黃文男說明,免疫風濕疾病屬於多基因遺傳疾病,也與環境有關,如抽菸、牙周病,都會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但每位患者受到基因、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程度不一,透過計算危險風險因子評分,即可預測罹病的機率有多大,再加上抽血、影像檢驗數據及臨床診斷,更能及早診斷及預測是否會發病。

陳信華認為,免疫風濕疾病治療應朝向精準健康照護,也就是所謂的個人化或客製化醫療,有遺傳基因者可進一步抽血檢查類風濕因子、CCP抗體,搭配超音波檢查是否有關節發炎的情形,及早用藥治療;而未有症狀者,建議從調整生活習慣及健康行為做起,如戒菸、定期洗牙、避免壓力大及定期回診。

陳信華也提到,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可讓病人及家屬共同決定治療藥物,如生物製劑及小分子口服免疫調節劑。另外,針對共病以「多專科照護」,如免疫風濕疾病患者常見的間質性肺病,醫療團隊應包含胸腔科、免疫風濕科、放射科、病理科,共同評估患者的疾病嚴重度、活動度及藥物的使用。

【延伸閱讀】

免疫風濕病友生活好難?!臺中榮總精準健康照護祕笈讓照護變簡單

拿梳子也沒力氣! 全台130萬人「公主病」原來是這種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4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