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台積電 金鐘獎 東湖車禍

「藝」起走走“社群圖鑑Profile Picture” 雙人展

報新聞/編輯部 2022.12.30 08:45

文/袁青

社群媒體時代「我是誰」?

西方藝術史,「人物」一直是不退流行的主題,無論早期彰顯身份權勢的肖像畫、描繪特定對象的寫實派或展現自我意識的自畫像。但有趣的是,來到數位時代,我們又是如何「描繪自己」。

圍繞著在「社群媒體 」上,或Instagram濾鏡,利用科技企圖重塑自我形象的手段和管道,對當代習以為常的社群媒體拋出,在虛實之間,我們不禁要問「我是誰?」問號及對談。

Bluerider ART推出 “社群圖鑑Profile Picture” 雙人展。透過拉米羅.史密斯.埃斯特拉達Ramiro Smith Estrada和凌.波兒 Rine Boyer,兩位同樣出生於80年代,共同經歷社群網路興起的當代青年藝術家,分別以獨特的藝術觀點和表現形式,探索這個時代人們的「自我認知」?

兩位不同文化背景藝術家,不約而同以人物肖像畫或嘲諷、或符號化探討身處社群媒體「如何被看待,似乎是存在的理由」現象下的人們。來自阿根廷埃斯特拉達Estrada利用各種炫目的裝飾圖騰的肖像畫,嘲諷世人在Instagram濾鏡前,過度美化自我的集體行為,似乎演變成一種特殊的時代通病;美國青年藝術家凌.波兒Rine Boyer則以筆下豐富且自我表述的文青人物畫,反應了當下年輕人的世界。

藝術家/拉米羅.史密斯.埃斯特拉達 Ramiro Smith Estrada

以一種華麗、街頭、刺青、圖騰、壁紙式的「憤青美學」,探討在網路社群社交壓力下,社會、政治、身份議題的衝突。


阿根廷社會博物館德爾大學藝術學士,專注人物油畫的Estrada,面對社交媒體,眾人利用拍照並標記位置的圖像,在社群媒體上追尋時尚、面容、飲食、高端生活風格的現象,某種程度也成為品牌或個人的「廣告」平台,不僅重新定義人類對於文化的思考方式,同時,在無時不在的追求關注與成名渴望,也變成一種集體焦慮?


作為諷刺。埃斯特拉達 Estrada運用鮮豔色彩及清晰輪廓線條的街頭、刺青等裝飾性符號妝點繪畫,反諷社群媒體「世俗」文化社交壓力下,追求表象審美的庸俗。帶有某種反叛、憤世忌俗震撼的創作,傳達出在社群媒體世界新世代依靠大量數位元影像編織「我是誰?」的幻夢;簡化、扭曲但又強烈、挑釁己變成看待世界的方式。

藝術家/凌.波兒 Rine Boyer

為每種想法、概念創造了一種「符號」,將符號烙印在人物作品的表面上;疊在人物身上的主題「符號」,就像透過特殊濾鏡的IG 文化現象。


俄勒岡州波特蘭大學里德大學藝術創作畢業,現居芝加哥的美國藝術家凌.波兒 Rine Boyer,以單色調油畫為基底、個性化的符號圖騰、簡潔的色調、觀察日常周遭人物,細膩捕捉熟悉的人物背景性格樣貌、以及群體人物所代表的文化群體,畫作裡人物之間的微妙互動,帶給觀者會心一笑。


擅長深入刻劃獨特生活理念與風格的群體,藝術家Boyer透過肖像人物的穿著、使用物件、肢體語言、姿勢及互動氛圍等,進一步從個人連結到於特定社群的描述;每個由波兒 Boyer親自手繪,看似重複的圖案,代表獨一無二特殊的語言;深淺的、同一色系的對比,如同彩虹光譜,描繪著某種溫暖而自適的連結。


「Hipster文青文化」系列,卡匣式磁帶、打字機、經典復古壁紙等圖像為筆下人物性格的標誌,闡述現代「文青」信仰(authenticity)原真價值次文化的理念。「Between」系列透過家人、情人與寵物和主人溫馨互動,描繪情感的牽絆與聯繫。記錄最真摯的剎那。不僅從表象,深入至內在,每個人無論是外貌、服裝、姿態、身上的文化符號,都顯現當下特定地域文化,集體特性的價值觀。


波兒Boyer真實不矯作的持續探討:「我們如何看待彼此?」、「通過哪種鏡頭?」、「他人投射的又是什麼?」她希望作品能夠打開社會更多對話的可能性;因為我們看待人的方式,影響著如何對待彼此,尤其是與自己不同的人們。

The post 「藝」起走走“社群圖鑑Profile Picture” 雙人展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