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2023年大腸癌人口將暴增? 專家曝「1原因」讓民眾輕忽:診斷出來已第四期了

潮健康/peter20333u 2022.12.30 12:00


潮健康/編輯部


2020年大腸癌患病人口下降? 疫情降溫病患恐「彈跳式成長」


2020年大腸癌患病人口下降? 疫情降溫病患恐「彈跳式成長」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3年,不少民眾減少出入醫院頻率,即便身體發生異常,也不願意檢查原因,不自覺讓疾病逐漸惡化。事實上,以長居全台十大癌症的「大腸直腸癌」而言,即使確診晚期癌症,以手術治療皆能有很高的治癒率;使用化療與多線標靶藥物「接力治療」,整體存活期也可達約3年以上。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教授表示,根據2016-2019年癌登資料顯示,近4年大腸直腸癌確診人數皆呈現上升趨勢,但2016-2020年健保署門診資料、住院資料結合重大傷病分析, 2020年數字卻呈現下滑,推斷與篩檢人數減少有關。預計疫情趨緩與政策放寬後,大腸直腸癌新確診人數,可能在2023年出現「彈跳式成長」。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降溫,民眾對於前往醫院的恐懼也隨之褪去。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提醒,疫情期間若曾經有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重量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8大症狀,大腸直腸癌可能已突破第一期,嚴重者甚至恐為第四期。若有上述症狀,民眾應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切勿延誤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期。


一檢查才發現大腸直腸癌四期! 「2療法」合併治療讓他4年沒復發

即使罹患大腸直腸癌四期,只要即時就醫,仍然有機會控制病情?60歲李先生於12年前接受檢查時發現大腸息肉,雖知曉已是高風險族群,卻因檢查不適而中斷追蹤。直至2018年3月,因時常感到疲憊而就醫檢查,當下即發現結腸上有4公分的腫瘤,幾經周旋轉診至臺北榮總,再接受進一步檢查時,發現肝臟上已有3顆轉移腫瘤,確診為大腸直腸癌第四期。


李先生回憶,當時得知病情的當下大受衝擊,內心滿是懼怕。不過看見身旁髮妻難過落淚,李先生便決定收拾情緒,與醫師積極治療措施。討論後李先生決定嘗試先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接力治療,所幸腫瘤縮小至符合切除標準,順利移除2處腫瘤。術後至今已餘4年之久,迄今穩定控制無復發跡象。


標靶藥「接力治療」提升3年存活率  「1藥物」納健保減輕患者負擔


標靶藥「接力治療」提升3年存活率  「1藥物」納健保減輕患者負擔

根據李先生的經驗,第四期的大腸直腸癌在標靶藥物接力治療下,確實能有效拉長病患存活期。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黃聖捷醫師說明,隨著標靶藥物發展,當醫師面對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病患時,首先考慮是否以開刀為首要目標,如果患者病況不允許,標靶藥物接力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


黃聖捷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病患沒有使用任何標靶藥物,平均存活期僅有4.77個月;曾使用1種標靶藥物,可拉長至17.23個月;若能進一步使用2種標靶藥物,可以再增加至26.87個月。若有幸能使用3種標靶藥物,能夠大幅提高至35.97個月,相較於沒有使用標靶藥物病患,整體存活期提高約7.5倍。


黃聖捷醫師解釋,化療與標靶藥物的功效在於抑制腫瘤向外擴張,最好是能夠讓腫瘤縮小。而在血液與淋巴游離的癌細胞,也能靠著化療與標靶藥物清除,如果病患對標靶藥物反應良好,能夠「一線接一線」地接力治療,存活期便能在藥物協助下有效拉長。


另外,許多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病患,在選擇標靶藥物時會不斷探討不同藥物對於腫瘤的效力。根據分析,第四期大腸直腸癌左/右側腫瘤的治療成效,在第一線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或「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時,2種並無顯著差異。因此,如有費用考量,患者可選擇健保給付藥物減輕負擔。


大腸直腸癌肝轉移比例占67%   肝切除合併局部消融存活期增3倍


大腸直腸癌肝轉移比例占67%   肝切除合併局部消融存活期增3倍

不同於其他癌症,肝轉移發生在大腸直腸癌時,仍有機會靠手術移除腫瘤。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林宏鑫醫師指出,在收案1583例大腸直腸癌患者中,肝轉移者約占67%、肺轉移則占38%,顯示大多數大腸直腸癌患者癌細胞容易轉移至肝臟。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治療狀況良好,成功控制並縮小腫瘤,患者便可以藉由手術去除。


林宏鑫醫師說明,從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基因未發生突變之大腸直腸癌第四期肝轉移病患,在沒有手術介入下,平均存活期僅17.10個月。如果藉由手術切除轉移至肝臟的腫瘤,平均存活期可大幅提升至45.53個月;就算僅用局部消融去除癌細胞,平均存活期也能有38.13個月。


而假使能以手術同時合併消融治療,平均存活期甚至可拉長至49.93個月,顯示多方介入能有效加強治療效果,在具有基因突變之大腸直腸癌第四期肝轉移病患也有類似的情況。


規律接受二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  及早診斷掌握黃金治療期

林宏鑫醫師提醒,國健署目前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符合篩檢資格之民眾應規律篩檢。高風險族群如具有家族病史、曾經發現大腸息肉、曾經潰瘍型大腸發炎,最好能提前規律接受大腸鏡檢查。如果不幸確診,勇敢面對才是正確態度。


林宏鑫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在第一期至第三期的治癒率都有不錯的成績,即使是第四期腫瘤轉移到肝臟,仍有機會靠著化療配合標靶藥物,讓病患能夠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就算僅憑藉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接力治療,也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並且大幅延長存活期,反觀消極逃避則完全無助於改善病情。


最後,黃聖捷醫師表明,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不斷進步,不論治癒率與存活期都持續顯著提升。病患如果能及早發現,前三期治癒率平均能達7成左右,即便第四期腫瘤轉移,仍有機會在多專科合作下切除腫瘤。因此當身體出現疑似症狀時,應立刻安排檢查、縱使罹癌也應勇敢面對並及早治療。






延伸閱讀:
夏季悶熱潮濕「狐臭」擋不住? 醫師:5招改善腋下異味
雷射除毛會使腋下「爆汗」 甚至飄出異味? 醫師:「2大因素」造成體味增加



原文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