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意外車禍造成顏面骨折,應該如何修復治療,恢復患者的外觀與自信?隨著顱顏精準手術時代來臨,基隆長庚醫院採取3D列印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顱顏,能客製化的金屬顏面骨板從事顱顏精準外傷重建手術,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林同學是北部知名體育大學學生,也是桌球選手,某次到校途中發生機車車禍,導致顏面外傷及身體多處擦傷,當時只覺得右臉腫脹麻木,並不以為意,於是在簡易外傷處置後便返家休息。一星期後原本腫脹的臉逐漸消腫,但臉部麻木的情形並未改善,眼睛看某個角度時也有疊影現象,而且感覺臉部不太對稱,在家人陪同下至基隆長庚整形外科進一步診療。
車禍釀顴骨、眼窩底骨折怎麼救?
經由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林同學不但右側顴骨骨折合併移位,且眼窩底及內側骨也有爆裂性骨折,理學檢查也發現明顯左右臉不對稱,右眼也有內陷的情形。
基隆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結合3D列印科技及客製化的顏面金屬骨板,幫林同學進行顱顏精準外傷重建手術。在重建右側顴骨及眼窩骨後,恢復原本對稱的顴骨及眼球位置,臉麻及複視的現象也逐漸改善,讓林同學和家人終於安心。
顏面骨折以顴骨骨折最常見
根據長庚醫院外傷中心的統計,國內每年約有三百人因外傷導致顏面骨折至醫院接受手術治療。造成顏面骨折的原因主要有機車、汽車車禍、運動傷害、跌倒及打架所引起,其中又以機車車禍佔85%最高。在顏面骨折中以顴骨骨折最常見,其次是下顎骨骨折,也有病患因傷勢較重,導致全臉骨折的。
為減少手術切口,達到微創美觀的目的,顏面骨折目前已可運用內視鏡輔助進行修復,如額骨骨折、顴骨骨折、眼眶內壁及眼窩骨折,以及下頜骨髁部骨折等;依不同的骨折部位採取不同的隱藏式微小切口,不僅減少術中流血、縮小疤痕、也可避免術後頭皮發麻或顏面神經傷害,病患復原較快,住院日縮短,整體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電腦輔助導航及術中影像系統提升成功率
基隆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陳志豪醫師表示,一般顏面骨折建議在受傷後2-3個禮拜內手術,因為此時骨折處尚未癒合,可藉由附近穩定且正常的解剖位置當參考點,進行骨折的復位及固定手術,以達到恢復受傷前顏面外觀的效果。但對於複雜性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或合併多處骨折,就增加了手術的困難。
這是因為複雜性骨折沒有正常穩定的解剖位置供參考,加上有限的手術切口,容易導致外科醫師在手術中的迷航,無法確認是否已恢復到原本骨頭的位置,造成手術結果不佳。而隨著影像科技的突飛猛進,透過電腦輔助導航及術中影像系統,就能在手術中輔助定位,並能即時了解骨折復位是否在適當的位置,提升手術成功率,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3D列印技術客製顏面金屬骨板
陳志豪醫師進一步指出,在骨折固定方面,因為顏面是3D的立體結構,以往手術使用鈦金屬或合成的人工骨,只能做二維平面的修補,在固定上常需徒手反覆彎折,往往因修補或彎折不易,導致移位或修補不足,影響手術結果。
近幾年3D列印技術已廣泛應用在醫學領域,基隆長庚醫院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開發的新型顏面金屬骨板,利用3D列印技術,骨板同時具有輔助骨折復位與固定的功能,根據病患個別的需求,提供更為精確的重建效果。該客製化顏面金屬骨板,目前已申請到衛署許可,可供臨床應用,利用術前精準的電腦規劃及3D列印技術,將金屬骨板於術前準備,在術中影像系統的輔助下,完成骨折復位及確認金屬骨板固定的位置,重建病患受傷前的顏面形狀及對稱性,達成顱顏精準重建手術的目標。
陳志豪醫師團隊結合3D列印技術及客製化的金屬顏面骨板,從事顱顏精準外傷重建手術,成果卓越,已接連榮獲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及臨床新創的獎勵。
陳志豪醫師表示,基隆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結合電腦模擬及3D列印技術,將顱顏重建手術邁向更省時、精準及有效率的階段,以電腦科技帶動顱顏手術進入新紀元,擺脫過去單憑外科醫師經驗從事顏面重建的不足,藉由電腦的手術模擬計劃、術中影像系統輔助定位及結合3D列印技術製備的植入物,讓外科醫師在手術中即時了解骨折復位是否到位,缺損修復是否對稱到位,這對醫師來說無異多了一項治療病人的利器,對廣大的病患而言也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