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薛子隨筆》選舉的《民約論》

優傳媒/ 2022.12.26 20:17

在所謂“民主政治選舉”中,被選舉人與選舉人的關係,可以看做一種“社會契約” (The Social Contract) 的關係。國民黨在這個時候,應該格外記取馬英九的失敗教訓,不要再違逆選民的“授權委託”與彼此的“精神契約”。更不應該“引狼入室”,或是重蹈“農夫與蛇”故事。(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法國政治理論學家盧梭,在1762年出版一本書《民約論》。這本書是法文書,英文翻譯名稱為 “The Social Contract”。

 

書中有一主要論點,就是在所謂“民主政治選舉”中,被選舉人與選舉人的關係,可以看做一種“社會契約” (The Social Contract) 的關係。

 

譬如説王競成先生,贏得了勝選。他的勝選基礎,來自於某些具有共同心願與意志的民衆,經由投票程序,來“委託”他執行他們的共同願望。

 

王競成先生,既然參選政治,他就應該明白,他的選票基礎是什麽,他的選民,“授權委託” 他去執行什麽樣的“共同願望”。

 

如果王競成先生,在勝選之後的決策與做法,與他的選民的“共同願望”相違逆,他就是違背了民主政治的“社會契約”;或者説,他違背了他與他的選民之間的“精神契約”。

 

其他的説辭,都是藉口。就像甲方與乙方簽了約,甲方違約了,可以隨意找些冠冕堂皇的説辭。但是,不論甲方如何巧言而辯,都無法逃避他 “違約” 這個不負責任的事實。

 

盧梭的《民約論》理論,影響深遠。後來美國的《獨立宣言》,也體現發揚了《民約論》的精神。.

 

以美國爲例,共和黨的川普勝選了,不可能請民主黨的官員入閣,也不可能實行民主黨的政治路線。共和黨也不可能推出“政治大和解”的口號,做爲自己背叛了自己選民的托辭。

 

那幾年,陳水扁當總統,失德敗政,引起了紅衫軍大遊行,國民黨趁勢贏得大選。馬英九成爲總統,國會超越半數,國民黨形勢一片大好。

 

結果馬英九背叛了他的選民,以“大和解”爲借口,重用獨派人士為陸委會主委,與教育部長等。陸委會直接負責兩岸關係;教育部直接負責國家教育;這兩個

攸關國民黨最基本政治路線、最重要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都委任於獨派人物之手,馬英九可謂是國民黨“引狼入室”的最大罪人。

         

馬英九這樣做,完完全全違逆了,他與他的選民之間的 “授權委託” 與 “精神契約”。

 

在民進黨最困頓衰落之際,國民黨的馬英九政府,有意無意間,刻意扶植了民進黨的再起。馬英九重用獨派人士;不追究民進黨當權人物的違法罪嫌;並且委婉侍從民進黨的政治訴求;幾年下來,民進黨得到充分休養生息,再利用國民黨的内鬥與馬英九的軟弱,2016年總統大選之戰,民進黨順理成章的大敗國民黨。

 

在“政治鬥爭”關係的處理上,民進黨比國民黨聰明的太多。民進黨從來就不會有“大和解”的念頭。民進黨絕不可能,請李艷秋或是郭冠英出任民進黨政府的“文化部長”,或是請管中閔任教育部長。

 

國民黨定位自己與民進黨之爭,是“内部矛盾”,不斷尋求和解;民進黨定位自己與國民黨之爭,是“敵我關係”,必須全面殲滅。定位不同,自然做法迴異。

 

有一個希臘寓言故事《農夫與蛇》,可以説明問題。故事說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農夫在路邊看到一隻凍僵的毒蛇,覺得牠很可憐,就把蛇摟在懷中,爲牠取暖。當蛇醒來,就向著農夫的胸口用力一咬,農夫立刻中毒身亡。

 

這個故事,可以用來描述,馬英九政府與民進黨的關係。

 

馬英九故事,已是歷史。我的重點,不在於追究馬英九的愚蠢,而是談談歷史的循環問題。

 

杜牧《阿房宮賦》,最後有句話,十分有力: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意思是説,秦國亡了,很多人感嘆不已。但是感嘆而又不引以爲鑑,只會使得後人繼續重複一樣的感嘆罷了。

 

今天的民進黨政府,與阿扁當年一樣失德敗政,為台灣民衆所唾棄。這次2022年縣市長大選,國民黨大勝,猶如阿扁末期的翻版。

 

國民黨的勝選,一直是勝在“討厭民進黨”,而不是“擁護國民黨”。

 

國民黨在這個時候,應該格外記取馬英九的失敗教訓,不要再違逆選民的“授權委託”與彼此的“精神契約”。更不應該“引狼入室”,或是重蹈“農夫與蛇”故事。

 

更直白的說,很多藍軍人士,現在是寄厚望於蔣萬安。以我來看,蔣萬安正步上馬英九的後塵,國民黨終將自亂陣脚。

 

如果對岸沒有重大動作,民進黨必將在國民黨的自亂陣脚,與勢不可免的内鬥空隙中,重整旗鼓,尋機再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